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

可能有人感到不可思议 , 项羽和刘邦怎么与陈胜扯到一块了呢?
其实 , 陈胜和项羽、刘邦都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人 , 而且都是秦末起义反秦的生力军 , 只是三人的人生态度和最终命运不同罢了 。
陈胜出身农民 , 也没多少学问 , 但有"鸿鹄之志" , 而且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 。
项羽世代名门贵族 , 他的叔叔项梁带他去会稽山看游玩的秦始皇时 , 项羽一看秦王嬴政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把他的嘴巴捂住了 。
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刘邦去咸阳办差时 , 也曾见识过秦始皇的排场 , 而他则是喟然叹息 , "嗟乎 , 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陈胜、项羽和刘邦的话本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 但我们如果把他们三个人的话一起比较一下 , 还是能品出些味道来的 。
首先 ,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极具挑战性 。 这话挑战的对象不仅仅是秦王朝 , 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挑战 。 可以使人感觉到有一种不信邪、不认命的劲头 。
作为社会最底层农民的陈胜 , 能说出如此不同凡响的话 , 是很值得敬佩的 。
因此在陈、项、刘三人之说中格调是最高的 。
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陈胜最终之所以失败 , 主要原因在于他太没文化 , 在胜利突如其来时完全不知所措了 , 真以为自己被命运所垂青 , 不懂得最后的胜利其实是来之不易的 , 结果建立的张楚政权仅仅维持了六个月便一败涂地 , 陈胜本人也身首异处 。
但陈胜敢于在不公正的命运面前奋起一搏 , 这一搏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 , 虽然短暂 , 但却辉煌 。
第二 , 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则充满了英雄气概 , 说得既轻巧又干脆利落 。
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在项羽眼里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 项羽只称其为"彼" , 而且认为随便就可以取而代之 。
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彼可取而代也!"表现出的是项羽的自信 , 也是项羽的自大 。
自信使项羽一度成功 , 自大又使他最终失败 。
其实当项羽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时并没动脑筋 , 也没考虑后果 。 他想到的只是"彼"可以取代和要去取代 。 至于怎么"取而代之"和万一取代不了怎么办?项羽并没有考虑过 。 这即是项羽的可爱之处 , 同时也是他的可悲之处 。
第三 , 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就没那么有气派了 , 有的只是一个向往者对大富大贵无尽的羡慕 。 刘邦认为有能耐的人就应该过这样的日子 , 如果不能也没什么办法 。
项羽|陈胜、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头领,为何结局不同?看看他们说的话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刘邦的话虽然听起来一点也不英雄 , 却也实实在在 。 刘邦也正是因为这份实在 , 才一步一个脚印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 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 , 统一了天下 , 建立了西汉王朝 。
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可能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历史的现实又使我们不能不承认最终的成功者是刘邦 。
由此看来 , 学问和道对一个人能否成大事 ,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而道与学问相比 , 道更重要 , 一个人学问再大但不得道 , 最多也只能位极人臣 。 而得道者即使学问少些 , 只要机会合适也可以成为天下之主 。 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又得了道 , 他肯定会成为天下唯我独尊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