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红土地又写新传奇
86年前 , 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长征从赣南出发 。 长征路上 , 赣州籍战士前赴后继 , 作出了牺牲与贡献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 这片红色土地上又上演了征服贫困的壮举 。 2020年4月26日 , 江西宣布最后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 于都、兴国、宁都、赣县4个赣南老区县赫然在列 。
在这个映山红收获的季节 , 我们走进赣州 , 寻访发生在老区的新传奇 。
1248个扶贫车间
面前摆着一杯浓郁的工夫茶 , 嘬一口 , 先苦后甘 。
“20多年前 , 就想着能喝上一杯工夫茶 。 ”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冬华倒完茶 , 打开话匣 。
因家贫辍学 , 19岁的陈冬华离开于都县小溪乡船坑村 , 闯荡厦门 , 最苦时身上仅剩15元 。 从车工一路做到厂长 , 陈冬华几乎干遍了制衣行业的所有岗位 。 2004年 , 陈冬华终于有了自己的代加工业务 。 此时 , 距他离开家乡已有13年 。
2015年 , 回家过年的陈冬华在于都服装协会的牵线下 , 决定把分厂建到于都 。 “厂房‘拎包入住’ , 房租两年全免 , 好政策不少 。 ”2018年 , 陈冬华在于都的第二个厂房也开了 。 他将车间打造成扶贫车间 , 目前厂内员工80%是本地人 , 有贫困户20多户 。
多一个“兴雪莱” , 便多一个扶贫车间——近年来 , 于都工业园里已经发展了60多家规模以上制衣企业 , 大部分为返乡人员创办 。 今年复工复产以来 , 又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 , 其中约有5000名贫困劳动力——这笔账 , 于都县扶贫办主任张武华怎么算怎么舒心 。
“不大包大揽 , 而是因地制宜 , 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体系 , 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扶贫车间 。 ”赣州市扶贫办副主任赖外来介绍 。
走进宁都县田头镇纺健草席扶贫车间 , 席草的清香扑面而来 。 原在浙江务工的温春荣、陈月兰夫妇 , 返乡创业7个年头 , 终于有了这“种植—加工—实体销售”的一条龙产业 。 如今 , 两口子又开发出网络销售渠道 , 生意很好 , 还拿出两层自建住房当库房 , 吸纳了周边15名贫困户务工 , “现在全国各地草席市场 , 知道咱‘纺健’的很多!”温春荣经常以此来激励员工 。
“我们这里现在被称作‘宁都小温州’ 。 ”田头镇镇长李群华说 。 田头镇人多地少 , 当年外出务工成潮 。 如今 , 镇党委和政府因势利导 , 草席、服装鞋帽、电子手工制品等产业如雨后春笋 , 一个返乡创业园已初见规模 。
“全市共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扶贫车间1248个 , 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2071人 。 只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到一定标准 , 就能享受到房租水电补贴、一次性建设补助、用工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 。 ”赖外来不放过每一次宣讲返乡政策的机会:赣州正加快建立返乡召回机制 , 宁都县等8个县(市、区)获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 通过完善返乡创业和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 搭建“在外人才联合会”等平台 , 吸引在外创业能人回乡创业、抱团发展 。
目前 , 赣州返乡人员中 , 通过各种形式创业者达16.9万人 , 带动43.5万人就业 , 其中贫困劳动力2.3万人 。
超200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
不知道回家乡考察了多少次 , 朱道贵最终下定决心:投资!这时 , 距他离开老家兴国县白石村 , 已整整30年 。 18岁时 , 朱道贵不甘贫困 , 南下广东做装修 。 钱 , 一分一分苦挣 , 如今 , 要全部投到家乡 。
乘越野车从兴国县城出发 , 两个小时才抵达白石村 。 山连着山 , 将整个村子“拉扯”得支离破碎 , 从最远户到村委会 , 开车都得1个多小时 。
不过 , 在朱道贵眼里 , 穷山即将变富山 , 一条宽5米的盘山路 , 如玉带蜿蜒 , 连村到户 , 半山腰上 , 推土机轰鸣 , 宽敞的观景平台初见雏形 。 指着四周的山坡 , 朱道贵介绍自己600亩黄金茶业产地 , 黝黑的脸上溢满自豪 。
推荐阅读
- 赣州一民警深夜怒斥男子:“有你这样当父亲的吗?”
- 江西赣州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假冒国际品牌注册商标案 涉案金额近12亿元
- 不管不顾两个儿子任由挨饿受冻,江西赣州一男子被拘五日
- 老板,这两个员工该奖励!
- 榴莲|来源于泰国!江西赣州进口榴莲外包装检出阳性
- 高铁|赣深高铁全线铺通!赣州到深圳仅需2小时:年底开通运营
- 警方刚夺回一批血汗钱!赣州有69万人要特别小心…
- 江西赣州:男孩手卡玻璃门 消防员三分钟暖心施救
- 胃,你好吗?赣州名医支招打好“保胃战”
- 江西赣州一班主任为学生绘“班级全家福”走红网络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