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
_原题为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
日前 , 作为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的组成部分 , 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主论坛在长沙召开 , 主论坛以“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为主题 。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推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致辞中指出 ,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 对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
杜玉波指出 , 一要聚焦国家战略 , 开启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置身“发展新格局” , 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 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 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彰显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 二要深化质量革命 , 开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 各高校围绕工程教育创新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多样化探索 , 实现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深刻转变 ,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模式和有效经验 。 三要推进多维融合 , 开拓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要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线下线上紧密融合 。 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 ,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 促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 要着力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 。 要深化落实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 ,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 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忠明在致辞中指出 , 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 , 对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 , 湖南的高等教育 , 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 ,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 一是拥有较强的办学实力 。 二是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 。 三是拥有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经验 。
朱忠明表示 , 湖南省将科学谋划十四五高等教育专项规划 , 把高等工程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 大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 主力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 ,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 进一步激活人才、技术、体制机制等创新要素 , 增强工程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优化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 ,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使命、创新能力的工程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
迈上新征程 建设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教育部高教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工程教育改革加速发展 , 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 。 2020年 , 教育部将陆续推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储能技术学院等等 , 持续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出发 。 面向未来 , 高等工程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和责任 , 高等工程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新工科建设 , 加快培养工科类专业紧缺人才 , 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振海认为 , 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支撑和引领国家发展未来的重要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也迈上了新征程;进入新时代 , 面对大变局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也有新思考:首先是坚守不变之道 , 强化立德树人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 , 着力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 二是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乘势而为 , 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 , 三是增强教育自信 , 着力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程教育体系 。 王振海也希望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之前能率先建成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 使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成为世界工程教育领域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
教育升级为打造国之重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论坛上中 , 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介绍了中南大学实干担当、质量为本、融合创新的办学底色 , 学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 , 发挥世界上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链 , 百年积淀的湘雅医学学科群 , 与中国铁路共发展的轨道交通学科群的特色引领作用 , 对接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军民融合 , 从国家战略解决了一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 培养了大批国家重点领域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 中南大学聚焦新时代工程人才核心素养 , 开展“五个深度融合”的高等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工医交叉与特色培养深度融合、国际教育与国际产业深度融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房建成院士 ,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科高校如何参与医学人才培养、与医疗科技创新对接的探索 。 房建成说 , 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理工科高校医工交叉是科学技术的历史机遇 。 2019年5月31日 , 北医三院和北航牵头成立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 , 整合理工科高校资源 , 推进医工交叉 , 发挥工科高校医学优势 , 破解发展难题 。 房建成也对我国医工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做了探索与思考 。 他建议:一是做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群 , 培养有医学素养的优秀工程师(工+医) , 二是开拓医学科学与工程领域 , 培养有工程科技能力的执业医生(医+工) , 让他们学点大数据、人工智能再上临床 , 培养复合型的医生 。
推荐阅读
- |华盛顿华商被喷辣椒水 警方称是针对亚裔的族裔攻击
- 领事保护|多名中国公民赴韩因手续不全入境被拒 中使馆发提醒
- 消息资讯|爱店家荣获 “中国著名品牌”未来向更加优秀前进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传动赋能 智创未来 博世力士乐西安工厂二期项目落成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高举开放理念 梧桐车联向全行业开放“技术底座”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BMW Motorrad Definition CE 04概念车全球首发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优势 宝马欲引领未来智能出行
- 双十一|阿根廷跨境电商瞄准中国“双十一”
- 参展|中国移动咪咕参展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制造|航天江南航天电器智能制造项目入围2020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