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二 )
3、审美能力只能培育 , 而非教育
在我看来 , 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成长教育的一部分 。 审美能力大小或丰富与否 , 第一责任是家庭 , 第二责任是社会(包括学校) 。 一般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时间是0-7岁 , 审美能力培养的时间与其相比可以更长 , 更舒缓 , 不可量化 。 如读书习惯养成一样 , 一开始是刻意为之的学习 , 后来是学习与享受同行 , 审美能力也是学习与享受同行 。 达到享受的阶段是一个量和质的变化 , 所谓审美无处不在 , 融入生活的审美享受 , 那是何等快乐的境界啊 。 梁启超先生曾说阅读习惯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养成 , 后面也就很难了 。 同样 , 审美的品位和习惯 , 大概也是在阅读习惯是否能够养成的阶段——其实审美本身也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 。
文章图片
元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在一个人成长教育的过程中 , 性格养成更多的责任在家庭在父母 , 而美育是社会提倡和家庭参与合力的结果 , 就如很多教育问题其责任不在学生而在家庭和社会一样 。 有关美育 , 我们还处在家庭和社会氛围都需要培育和改变的阶段 , 甚至说任重而道远 。 美育没法通过具体外在的规定产生个体内在的需求 , 或上升到行政指令量化考核的地步 , 那只会走向美育的反面 。 近日美育纳入中考的消息 , 欢呼鼓舞转发最多的是那些艺术培训机构 , 暗暗发愁担心孩子负担加重的是家长 。 首先要肯定政府职能部门提倡美育是好事 , 但动不动用考试的指挥棒来处理不可考核的话题 , 往往达不到职能部门设想的目的 。 所谓真善美 , 是美好事物相互依存的三个方面 , 人的真和善怎么培育 , 美也怎么培育 , 社会离不开对真和善的追求 , 但把真和善的教育纳入中考 , 谁听了都好像有不合适的地方 。 因为美术与美育那点仿佛的关系 , 善意的专家也会起于理想的美育止于可操作的美术 , 其实真、善、美的人格教育应该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
文章图片
练习书法的孩子
文章图片
习琴
美育还要注意艺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 追求个性语言是艺术创作的规律 , 艺术讲究原创性 , 不重复才会丰富人类文明的成果 , 不断的接受和理解艺术创作中个性的追求 , 会让人的性格更宽容 。 美育的理解也要宽广 , 父母注意陪伴3-7岁的孩子性格养成是美育 , 从事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学习是美育 , 甚至体育锻炼也是美育 , 拥有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身体当然是美的呈现 。 审美教育或可以起步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的训练 , 但不要止于“术” 。 经常有朋友咨询我 , 孩子小的时候面对一些艺术门类学什么好 , 我总是回答他(她)喜欢学什么学什么 , 童年阶段不管学什么 , 其目的无非两点:一是审美养成 , 二是性格(习惯)养成 。 艺术是社会生活中最柔软的一个区域 , 而美育就是让人学会怎样享受生活中的柔软 。
文章图片
上海书展的儿童阅读区
文章图片
儿童剧
文章图片
美术馆展厅
文章图片
小学生笔下记录的疫情 , 顾千一
审美无处不在 , 现代社会作为美育的硬件例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都开始完备的时候 , 尤其是对青少年爱家乡的教育 , 或许会成为美育的一个抓手 , 家乡的人文知识和山山水水 , 都会成为一个人最朴素的审美情感和爱的基础 。 从爱家人、爱家乡到爱国 , 还有体会审美的“无用之用” 。 家人间的爱在相处与陪伴中萌生 , 让我们常含泪水爱的深沉的土地就是故乡 。 而在咨询便捷的今天 , 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土地又了解多少?美育是从审美出发 , 更是爱的教育 , 指向健全的人格 , 所以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
2020年10月15日杭州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观点评论|印度手机市场排行榜:vivo冲进前三,你知道最受欢迎的是谁吗
- 观点评论|北大最强扫地僧许文龙考上本科:单词量一万五,能与留学生对话,欲考研北大
- 观点评论|创维电视11.11销量增长秘笈:品牌、技术、产品一个也不能少
- 观点评论|让学生做“一日校长”,除了培养他们“官瘾”,并无多少教育意义
- 观点评论|八年时间攻克一种净水膜,方太的“野心”何在?
- 观点评论|从国内寄送手机到日本,有内置电池
- 星探班长|丁太升发文开怼张杰:造型无可救药,音乐审美落后,土气没文化
- 观点评论|你与刘昊然的距离,不止一个娱乐圈,还有一个编制内~
- 观点评论|双11减配降价?海尔空调官宣:拒绝价格战,只吹健康风
- 观点评论|获客、引流成本越来越高?开发小程序:低成本获客、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