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_原题为 观点|体会“无用之用” , 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如何看待当下教育界强化的美育?如何看待当下的艺术教育?
美育审美无处不在 , 从现代社会的文化场馆到家乡的人文知识和山山水水 , 都会成为一个人最朴素的审美情感和爱的基础 。 从爱家人、爱家乡到爱国 , 还有体会审美的“无用之用”:美术只是职业分工中的一个专业 , 而美育是否发达是健全社会中每一个人自我完善的标志 。 在现实生活中 , 艺术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 但我们常说的“美育”往往只是局限于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教育 , 并没有往人格完善及创造力的培育上延伸 。
1、美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格完善
“美育”以我的理解也就是审美教育 , 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人们审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 促进人格完善 , 带来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
日常生活中重视美育的家长很容易送小孩去学画画 , 有些孩子也因此逐渐走上美术专业学习的道路 。 其实 , 美术只是职业分工中的一个专业 , 而美育是否发达是健全社会中每一个人自我完善的标志 。 在现实生活中 ,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美术训练 , 但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审美教育 。 艺术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 但我们常说的“美育”往往只是局限于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教育 , 并没有往人格完善及创造力的培育上延伸 。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学习书法的小学生
抛开在现实功用的角度来讨论美育的话题 ,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人的一生——我们的一辈子即便生命再长寿其实也有限 , 而美育最大的益处是让我们有限的生命更加丰富 。 我们的祖辈父辈不管接受什么教育 , 生命的丰富大多建立在他们漫长的甚至不平凡的阅历上 , 而和平年代的现代社会 , 为物质富裕而努力工作的能力其实只是生命丰富的一个方面 , 审美能力则是人类享受生活(生命)的另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 。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龙门石窟 佛造像
2、审美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和学习
审美欲望是天生的 , 审美能力却需要后天培养;就像饿了要吃食物一样是天生的 , 但拥有品味美食的能力需要训练 。 当然对于美食家来说 , 或许能更直抵审美的话题 。 在审美上我们不需要解决饿了想吃的温饱问题 , 那是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突然看到自然之美时谁都会有的那点感触 。 我们需要的是人们在自身完善过程中 , 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丰富的认知能力 。 生命中审美无处不在 , 但审美又并非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 审美关乎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感受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 。 我们也会发现 , 现实生活中因为审美教育的错位与缺失 , 时常存在因对事物审美的漠视而对现实存在的美表现的无感 , 如果说放到生命的维度来理解 , 也就是说生命的丰富性不够浓稠罢了 。 这时其实就涉及我们对美和幸福感的理解——审美水平的自我要求正是幸福感中比较浓稠的那部分 , 所以美育是物质富裕以后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认识途径 。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乡村景致
审美无处不在 , 这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等 , 大概可以划为自然与人文的范畴!对自然美的欣赏是天生的 , 每一个人都能感知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四季更替的美 , 以及江南秀润和西北辽阔地域差异的美 , 只要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走进自然的第一步 , 你就有机会感受自然的魅力 。 对人文的审美能力其实是教育的结果 , 每次走进博物馆都有这样的感叹 , 先贤留下那么多好东西给我们欣赏 , 但是我们却缺少读懂这些器物与艺术品的知识储备 , 不管在视觉感受和历史的认知上 , 都有“恨自己少读十年书”的惭愧 。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西湖景致
审美|观点|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文章图片

明 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局部)
在浙江这片土地上 , 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与人文知识的理解更是难分难舍 , 远的山山水水不说 , 比如近在眼前的杭州西湖 , 假如只能感知到春天的桃红柳绿和冬天的银装素裹 , 这还是只看到西湖风景的表面 。 对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是审美培育和知识积累的享受 , 如果不了解宋以来与西湖有关的人文历史诗词文章 , 那能真正感觉到西湖的美 。 了解越多越觉得活着真好 , 在自己身边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 , 值得我们不断地去了解去欣赏去品味 , 所以审美教育所获得的幸福感会让我们更珍惜生命的美好 。 一个人有能力发现美、欣赏美 , 拥有对美好事物流连忘返的境界才是美育的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