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个社区安装“刷脸”设备,人脸信息“存”在何处?( 三 )


据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估计 ,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暴露在各种摄像头下超过500次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也表示 , 我们获得服务需要让渡一定个人信息 。 但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 , 安全风险高、隐患大 , 一旦泄露很难补救 。 "我们可以更改账户密码 , 但我们能换脸吗?"
"刷脸省的几秒钟 , 对我没有多大的价值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直言 。 此前接受采访时 , 她表示 , 人们不见得就一定喜欢用隐私换安全换便利 。 "我往两个小区群里发文章 , 没一个业主出面反对 , 反而有很多赞成的 。 只要如实地披露其中的风险 , 人们马上就会意识到 , 不应该用隐私换便捷 , 这很可能是在与魔鬼做交易 。 "
焦点2:谁有权采集人脸信息?
采访人员探访多个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小区发现 , 这些小区大多引入第三方公司提供"刷脸"服务 , 包括睿视、黑芝麻智能科技等 。
"信息搜集方 , 都是私人企业 。 "王钰对信息采集的可靠性表示了质疑 。
采集信息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 在西便门东里社区以及京铁和园、广安苑等社区 , 由厂家在一定时间段内到社区统一搜集;还可以直接下载"睿视"App , 上传个人材料和信息 , 居委会、街道等审核;此外 , 也可以到居委会现场办理 。
在新怡家园 , 则需登录"党心E家"微信公众号 , 将自己的人脸和电子门禁卡绑定 , 之后就可以刷脸进入小区 。
按照《民法典》 , 采集个人信息 , 必须符合必要性、合法性、正当性三原则 , 同时要征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 。
今年10月1日生效的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要求 , 在收集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 , 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 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 , 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 也就是对于收集个人信息者提出"单独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的双重要求 。
多数统一登记信息的居民对采集程序及用途了解程度不高 。 西便门东里社区的王阿姨和李女士回忆道 , 当时每栋楼楼长通知了采集信息 , 然后大家就去居委会照相 , 把个人信息输入进去 。
在房山区的理工睿府 , 8月底物业发布一则通知称 , 小区正在进行人脸及号牌识别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 , 要求本人照片、备注房号、姓名、车牌号发送到邮箱 , 陈女士看到通知后上交了自己的信息 。
【|北京多个社区安装“刷脸”设备,人脸信息“存”在何处?】如果居民选择在第三方软件进行信息填报 , 会显示相关的《隐私政策》和《服务协议》 , 但是需单独点开才能查阅 。
张延来表示 , 个人信息和便利之间的让渡在经济学上就是双方达成交易 , 从法律的角度看 , 需要双方了解交易的背景 , 各自的权利义务等 , 只有在信息披露完整的情况下 , 双方各自才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
链接:浙江拟立法禁止小区强制安装人脸识别设备
10月26日 , 《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被提请至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 。 草案拟规定 , 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
若修订草案通过 , 《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将成为国内首部对小区人脸识别作出规范的正式立法 。
他还特别提到 , 鉴于生物识别信息(尤其是面部特征信息)的特殊敏感性 , 有必要加强对其针对性的保护 。
郭兵认为 ,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强制安装人脸识别门禁设备等引发的争议纠纷 , 有必要在修订草案中加强对业主生物识别信息(尤其是面部特征信息)的保护、防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的违规操作 。
张延来认为 , 杭州的这一做法在国内会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 "这种事情涉及到的法律规定各方面都是比较复杂的 , 很难指望普通公民去维权 。 "他说 , 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地方做针对性立法 , 慢慢得到全国范围内的认可 , 这样才能够比较有效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