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电讯特稿·问道苏州( 二 )


新华每日电讯|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电讯特稿·问道苏州
本文插图

追溯中国城建史 , 让人遗憾之处不少 。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 中国人的心灵饱受煎熬 , 从自认技不如人 , 到自认文化落后 , 人不如人 。 这也在中国社会内部形成巨大的投影——求富自强 , 总是伴随着对祖宅的摧毁 , 共同记忆的灭失 。
“在中国 , 传统文化、古城古建遭遇的是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双重冲击 。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姚远说 。
所幸 , 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 , 日知日新的苏州却保留下了古城 , 为中国人留下了一座活着的记忆宫殿 。
“不能理解为幸运、幸存 。 苏州古城之所以能在现代化经济建设大潮中得到全面保护 , 源于苏州人的文化自觉 , 也与古城保护始终在规划和法制化轨道上运行分不开 。 ”姑苏区区长徐刚在苏州任职已有多年 , 他指向窗外那条中张家巷河 , 水清 , 岸明 。
2005年 , 为了恢复古城水网系统 , 姑苏区政府决定复挖河道 , 但这项工程直到2020年夏天才实现全线通水 。 “钉子户出尔反尔 , 施工方案反复调整 , 但规划如法 , 几任区委区政府不能放弃 , 一任接着一任耗时15年 , 终于啃下了这块607米的‘硬骨头’ 。 ”
在苏州展览馆 , 徐刚的观点得到佐证 。
采访人员在展厅里偶然发现了苏州工业园区最早的一张规划图 。 此图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 从地下管网、道路交通到水电气等都做了详细规划 , 据说25年前耗资3000万元 。
尽管动工初期 , 迟迟看不到土地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 外界多次质疑“园区开发建设太慢” , 但园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坚持先规划、后建设 , 先地下、后地上 , 稳扎稳打 。
从1994年5月12日 , 园区打下开发建设的第一根桩 , 到日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苏州工业园区与这张总规划蓝图基本一致 。
“当我们再回头去看《平江图》的时候 , 内心有一种自豪感 。 时代日新月异 , 许多城市急于翻新 , 少了一份个性的旧 , 却新的如出一辙 。 姑苏跨越千年不失本色 , 实现了与时俱进 。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徐克明说 。
江南就在苏式生活中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苏州这样 , 模糊了时间、空间与次元 , 把日子过成了一种审美
在没有相机的18世纪 , 清代画家徐扬耗时数十年绘制了一幅长12.25米《姑苏繁华图》 , 将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村街市井繁盛图景描绘得细致入微 。
粗略计算 , 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 , 数百个场景 , 巨细靡遗记录下商贾辐辏 , 百货骈阗 , 以及无数鲜活的市井烟火 。
今年下半年 , 以《姑苏繁华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场景打底 , 以二次元水墨画形式呈现的“江南百景图”手游火了 。 游戏中 , 玩家可以化身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 , 从莳花植木到筑房造屋 , 亲手营建属于自己的江南 。
由此 , 山塘街上的七只狸猫石像也迎来了一波玩家打卡 。 南京的小于参加了一场线上“集狸大作战” , 循着游戏中“苏州府”的地图来到山塘街 , 在限定时间内找到美仁、通贵、文星、彩云、白公、海涌、分水之后 , 她一边通过微博、微信上传照片分享集齐狸猫的乐趣 , 一边通知群友“大惊喜!山塘街的古戏台边刚刚新开了一家狸猫主题邮局 。 ”
入夜 , 山塘街迎来了另一群打卡者 。 近几年 , 各类园林版实景演出不断推陈出新 , 最新的一场是玉涵堂里的《寻梦山塘》 。 演出融合昆曲、评弹、江南小调等多种形式 , 趁着“姑苏八点半”主题活动 , 很快跻身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口碑类App的榜单前列 。
“置身园林实景 , 入戏快出戏难 , 感觉就像生活在画里 。 ”一位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告诉采访人员 , 接下来 , 他准备再去坐次游船 , 体会一次古人趁着月清风朗 , 听戏、赏景的夜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