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缔造更美乡村?“成都共识”出炉

【乡村|如何缔造更美乡村?“成都共识”出炉】11月7日,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宣传推介会暨新时代全国乡村规划师制度高端对话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举行 。会议现场发布了“建构全国乡村规划师制度”的成都共识,大力倡导“乡村规划师+”模式,以乡村规划师为桥梁,引导高校师生、投资业主、乡村工匠、艺术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缔造美丽乡村 。
首创乡村规划师制度
成都模式全国推广
活动现场,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2010-2020年间成都市十佳乡村规划师进行了表彰 。
2010年,成都率先在全国创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乡村规划师从专业角度为乡镇政府开展规划编制、建设项目把关,为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乡镇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技术把关 。
截至目前,成都市先后公开招募了九批乡村规划师,共470余人次,实现了乡村规划师管理的全域满覆盖 。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共参与规划审查的项目将近1800项,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镇村规划成果 。
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成都有何经验?会上,成都分享了“秘密武器”——“1573”成都模式,即1个定位、5大渠道、7大职责、3大保障 。根据“1573”成都模式,乡村规划师有7大职责,是规划决策参与者、规划编制组织者、规划初审把官员、实施过程指导员、乡镇规划建议人、基层矛盾协调员、乡村规划研究员 。
成都还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工作机制 。乡村规划师小组对辖区内重大项目初审把关,全程参与乡村规划建设,串联起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核实等环节,收集村民意愿、征求村民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为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广大农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
现阶段,以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为蓝本的乡村规划师制度已遍地开花,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临沂市、珠海市等地已先后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 。
发布“成都共识”:
创建新时代中国乡村规划师制度
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共识:建构全国乡村规划师制度”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及成都、珠海、重庆、临沂、杭州等多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三所高校,发出倡议,创建新时代中国乡村规划师制度:即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明确职责定位;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岗位基本职责;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充分赋能授权;加强对话交流 。大力倡导“乡村规划师+”模式,以乡村规划师为桥梁,引导高校师生、投资业主、乡村工匠、艺术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缔造美丽乡村 。
“成都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培养了一批投身乡村事业的技术人才,助力了一批优秀乡村项目的落地呈现,探索了一套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乡村规划师在推进乡村规划学术进步和城乡融合发展进展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 。
同时,石楠表示,乡村规划师是将新发展理念传导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要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既上传下达,也下情上达,引导政府、村民、投资业主多元共治参与,探索一条乡村发展的共荣共享模式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