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

采访人员周萍英通讯员吕戈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2009年12月 , 世界上第一条时速超350公里、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的高铁线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十余年间 , 武广高铁累计运送客流量超10亿人次 , 共开行50多万趟动车组 , 安全行驶5亿多公里 , 最短发车间隔仅5分钟 。
这一切的背后 , 景涛和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功不可没 。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
文章图片
首个以职工姓名命名的作业方法
2009年2月 , 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前 , 景涛担任武广高铁联调联试小组机务组长 , 面对高速动车组列车操纵技术空白、多种技术资料欠缺、高铁行车零经验等问题 , 高铁司机景涛迎难而上 , 组建了3人业务攻关小组——“武广高铁技术攻关小组” 。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
文章图片
“当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 时速350公里已经超出了列车司机的驾驶经验 , 而让列车在极短时间内又稳又准地停在旅客面前 , 就难上加难 。 ”景涛回忆道 。
经过1000多次的实践 , 武广高铁技术攻关小组总结出“一看二追三清四固定”的动车组停车办法 , 停车对标误差不超过10厘米 , 弥补了高速动车组操纵技术空白 。
该停车法被原铁道部命名为“景涛停车法” , 这是首个以职工姓名命名的作业方法 , 被写入《“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作业标准》 , 在全局高铁动车组司机中推广应用 。
2015年 , 临时组建的“武广高铁技术攻关小组”升格了 , 正式命名为“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 。 武昌南机务段高度重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 , 为此 , 专门成立由段长、书记担任小组组长 , 段工会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 负责指导、帮助和监督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总体创建与运行 。
攻克37个高铁运用安全顽症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
文章图片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的武昌南机务段是全国铁路十大客运机务段之一 , 所在的动车运用车间是国铁集团最大的动车运用车间 , 肩负着13条区段东南西北多个方向、从普速线路到高铁线路多个速度等级 , 以及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等15大类20种型号的动车组牵引任务 。
如何在保障安全行驶的前提下提效率降成本?工作室的小伙伴从未松懈 。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由于功率大、加速快 , 在现有的线路上低速运行时 , 容易导致运行超速 , 工作室在与厂家交流研讨后 , 设计出“动车组级位简易控制器” , 使得高速动车组在既有线超速概率下降了90% 。
工作室研发一款“动车组模拟操作软件” , 将复兴号列车司机室内各设备扳键开关的布局及功能使用、制动试验操作模拟、ATP上电数据输入操作、途中运行基本操作模拟等全部在该软件内呈现 , 动车组司机登录这款APP即可进行练习 。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专研高铁操纵,停车对标误差不超 10 厘米
文章图片
他们编制《动车组操纵指南》《动车组应急处置百例》等13本专业书籍 , 为规范动车组司机操纵、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
此外 , 工作室自主研发的《高铁司机操纵速查手册》 , 免除了高铁司机值乘时携带大量资料的烦恼 , 每年为单位节约印刷成本30余万元 。
研发的“机车乘务员行车备品扫描管理系统” , 不仅规范了行车备品管理 , 还减少备品管理人员12人 。
景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十年来 , 由最初的3人高铁业务攻关小组发展成为拥有11名核心成员、百余名技术骨干的技术研发团队 , 先后获得27项科技成果 , 攻克高铁运用安全顽症37个 , 为集团公司13个动车运行区段 , 800多名动车组司机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 , 为高铁、动车运输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