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贬黄州后,“老饕”苏轼是如何苦中作乐的?( 二 )
苏轼饮茶以促进健康 , 苏轼有个秘诀 , 《漱茶说》曰:除烦去腻 , 世不可缺茶 , 然暗中损人殆不少 。 昔人云:自茗饮盛后 , 人多患气 , 不复病黄 。 虽损益相半 , 而消阳助阴 , 益不偿损也 。 ……他的方法是食后用粗叶浓茶漱口 , 使油腻不入肠胃 , 牙齿也得坚密而虫病不生 。 上品茶不能常有 , 只能隔几日喝一盏 , 也就不足为害了 。4因贫困而节食 ,苏轼是如何解馋的呢?饮馔 , 是苏轼最大的嗜好 , 而黄州食物 , 价钱也不昂贵 , 但是在黄州住了一两年后 , 眼看手上那一点微薄的积蓄 , 已经花得差不多 , 苏轼便只得硬了头皮 , 束紧裤带 , 提倡“节食” 。先是撰就一篇短文——《节饮食说》 , 写成帖子 , 黏在壁上 , 约束自己 , 昭告朋友 , 还想出许多好处来为自己譬解 。 那帖子是这样写的: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 , 早晚饮食 , 不过一爵一肉 , 有尊 客盛馔则三之 , 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 , 预以此告之 , 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 一曰安分以养福 , 二曰宽胃以养气 , 三曰省费以养财 。 这个办法 , 可以省钱 , 但却不能止馋 , 见于《致毕仲举书》里 , 则他还另有一种心理疗馋的办法 。 如言:偶读《战国策》 , 见处士颜斶之语:晚食以当肉 。 欣然而笑 , 若斶者 , 可谓巧于居贫者也 。 菜羹菽黍 , 差饥而食 , 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 , 刍豢满前 , 惟恐其不持去也 。 美恶在我 , 何与于物?果然 , 至元丰四五年后 , 他虽然对于食道一样兴致勃勃 , 不过做菜的素材却已十分节约了 。 如他做的东坡羹很有名 , 甚至有人求他传授做法 , 因此撰《东坡羹颂》 , 其实只是一式菜羹 , 不用鱼肉五味 , 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等杂煮而已 , 自谓 “有自然之甘” 。元丰六年正月 , 同乡巢谷(元修)自蜀来 , 谈起眉州有一种巢菜 , 味甚香美 。 两人都有同嗜 , 惜乎别处不产 , 这使离蜀十五年的苏轼追思乡味 , 怀念不已 。 巢谷说 , 孔融戏杨修 , 指杨梅曰:“此是君家果 。 ”依其例 , 此该称 “吾家菜 ” 。 两人 “话 ”饼充饥 , 苏轼作了《巢菜》诗(一作《元修菜》) 。巢谷也是烹调好手 , 他住在雪堂 , 常常亲自下厨煮猪头灌血睛 , 做姜豉菜羹 , 与苏家父子共餐 , 苏轼赞道:“宛有太安滋味 。 ”不过苏轼除了家厨之外 , 还是别有解馋的去处 。 对江刘郎洑王齐愈非常好客 , 他每至武昌 , 必主其家 , “王生能为杀鸡炊黍 , 至数日不厌” , 而“黄州曹官数人 , 皆家善庖馔 , 喜作会” 。 大约即系现代人所说的聚餐会 , 他也是参与的常客(皆见《致秦观书》) 。
苏轼监仓刘唐年主簿家里 , 煎米粉作饼 , 味甚酥美 , 苏轼吃得好 , 便问:“此饼何名?”主人也不知道 , 苏轼便道:“就叫‘为甚酥’好了 。 ”潘大临 , 即以写过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而知名千载的诗人 , 他家酿造一种逡巡酒 , 苏轼尝了一口 , 觉得很酸 , 便说:“莫作醋错著水来否?”过不多天 , 苏轼带了家人去郊游 , 想吃刘家的煎饼 , 便写了一首短诗代柬 , 向刘唐年讨:“野饮花间百无物 , 杖头惟挂一葫芦 。 已饮潘子错著水 , 更觅君家为甚酥 。 ”正因为他对饮食有那么深切的嗜好 , 才会在这些事情上 , 表现出如此无穷的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