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贬黄州后,“老饕”苏轼是如何苦中作乐的?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苏轼不仅是一位诗人 , 也是一位美食家 。 苏轼对美食的探索与他的生活态度紧密相连 。 苏轼对美食的嗜好 , 也成为了其风趣的来源 。 尽管被贬黄州 , 苏轼依然能苦中作乐 , 他对饮食的热情 , 也丰富了中华的饮食文化 。 以下经出版社授权摘选自《苏东坡新传》 , 略有删减 。原作者 | 李一冰摘编 | 徐悦东1“东坡肉”是如何诞生的?苏轼一向讲究饮馔 , 甚至不辞以老饕自居 。 黄州生活空虚 , 独多闲暇 , 因此于饮食之道 , 就更有兴趣起来 。自元丰三年正月 , 策马来黄州城的途中 , 俯瞰浩浩江水 , 仰视群山上的竹林 , 他所算计的就是将来的口食:“长江绕郭知鱼美 , 好竹连山觉笋香 。 ”后来果然常常运用这两种最便宜的材料来做菜 , 不但自吃 , 还自己下厨 , 亲执枪匕 , 煮出鱼羹来请客 。 他这鱼羹 , 自己写下很详细的做法 , 以新鲜鲫鱼或鲤鱼活斫 , 冷水下 , 入盐 , 以菘菜心芼之 。 扔入荤葱白数茎 , 不能搅动 , 俟半熟时 , 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 , 临熟 , 入橘皮线乃食之——橘皮线或即橘皮切丝 。 此菜极似现在江浙菜中的奶汁鲫鱼汤 , 却是苏轼的拿手杰作 , 至元祐间已在京师做了大官 , 他还邀集好友来品尝鱼羹 , 一显手段 。黄州土产的食物 , 据他给秦观的信上说:“柑橘椑柿极多 , 大芋长尺余 , 不减蜀中 。 羊肉如北方 , 猪牛麞鹿如土 , 鱼蟹不论钱 。 ”然而 , 苏轼 , 西南人也 , 似乎不很欣赏牛羊肉 , 却盛赞黄州的猪肉最美 。 作《猪肉颂》曰:净洗铛 , 少著水 , 柴头罨烟焰不起 。 待他自熟莫催他 , 火候足时他自美 。 黄州好猪肉 , 价贱如泥土 。 贵者不肯吃 , 贫者不解煮 。 早晨起来打两椀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这红烧猪肉 , 后来也成为一道名菜 , 至今餐馆里还有一个菜式曰 “东坡肉” 。2苏轼不杀生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一脉相承苏轼虽然不能没有肉食 , 但他从小受母亲程太夫人的影响 , 自己决不在家里宰杀生物 , 以前只能做到不杀猪羊这类大动物 , 现在则连鸡鸭蟹蛤 , 也都在禁杀之列 。自言作此禁制的缘由 , 因为在御史台狱里 , 亲身经验过 , 如“待宰之鸡”一样的恐怖和痛苦 。 《狱中寄子由》诗:“梦绕云山心似鹿 , 魂飞汤火命如鸡 。 ”所以 , 出狱之后 , 立即下定决心 , 不杀生物 , 甚至有人送他螃蟹蛤蜊之类 , 他也拿来投还江中 , 自己说:虽然明知蛤在江中 , 没有再活的可能 , 但总希望万一能活;即使不活 , 也总比放在锅子里煎烹为好 。 自述其由曰:……非有所求觊 , 但以亲经患难 , 不异鸡鸭之在庖厨 , 不复以口腹之故 , 使有生之类 , 受无量怖苦耳 。苏轼居黄 , 将已一年 , 元丰四年新正 , 决定去岐亭看望陈慥 。 当地的新朋友潘丙、古耕道和郭遘一直伴送他走到城外十五里的女王城东禅庄院 。路上想起去年陈家杀鸡捉鸭 , 盛罗酒食来招待他的情形 , 不禁感到为口腹之欲而杀戮生命的残忍 , 所以一见面便先声明 , 千万不要为他 “杀生” , 后来又作了一首《我哀篮中蛤》的泣字韵诗 , 寄往岐亭 , 劝说季常戒杀 。自此以后 , 苏轼每年作诗一首寄赠季常 , 均用 “泣”字作韵 , 汇为岐亭五首 。 那首戒杀诗是这样写的:我哀篮中蛤 , 闭口护残汁 。 又哀网中鱼 , 开口吐微湿 。 刳肠彼交病 , 过分我何得 。 相逢未寒温 , 相劝此最急 。 不见卢怀慎 , 蒸壸似蒸鸭 。 坐客皆忍笑 , 髠然发其幂 。 不见王武子 , 每食刀几赤 。 琉璃载蒸豚 , 中有人乳白 。 卢公信寒陋 , 衰发得满帻 。 武子虽豪华 , 未死神已泣 。 先生万金璧 , 护此一蚁缺 。 一年如一梦 , 百岁真过客 。 君无废此篇 , 严诗编杜集 。在被贬黄州后,“老饕”苏轼是如何苦中作乐的?
苏轼不但陈慥接受了他的劝告 , 二人相聚 , 再不杀生 , 甚至岐亭陈家的邻里 , 读了这首诗 , 都说 “未死神已泣”太可悲了 , 受此感化 , 有人不再吃肉 , 而苏轼自己是有名的老饕 ,“犹恨未能忘味” , 不能完全素食 , 不过他只吃 “自死物” , 不为口腹杀害生命 。他还写过一篇《书王翊救鹿》的短文 , 今载集中 , 也是将鹿“拟人化”了 , 劝人不要杀生的故事 。苏轼讲究饮馔 , 却努力提倡 “戒杀” , 此因苏轼一生 , 苦难深重 , 使他真切体验生命的意义 , 对生命存在的这个事实 , 抱着执着的感情 , 认为宇宙间一切有生之伦 , 都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生命 , 人类无权杀害别的生物 , 何况只为口腹之奉 。这种人道主义思想 , 形成苏轼“民胞物与”的精神 , 表现于政治作为上 , 则为忘却一切利害 , 反对病民的新法 , 不顾任何打击 , 要替哀哀无告的老百姓说话 , 兴水利 , 救灾荒 , 恤病赈饥 , 孜孜不倦;表现于个人生活上 , 遇事同情弱者 , 几乎成了他的基本观念 , 饮食生活中 “戒杀生物” , 只是最最微末的一端而已 。3苏轼甚至发明了“鸡尾酒”?至于黄州的酒 , 却实在差劲 , 一直叫他抱怨不休 。 诗曰:“酸酒如齑汤 , 甜酒如蜜汁 。 三年黄州城 , 饮酒但饮湿 。 ”酒味虽然如此 , 但是别无他途 , 所以说:“我如更拣择 , 一醉岂易得 。 ”又作《饮酒说》 , 态度却超脱得多 , 如言:予虽饮酒不多 , 而日欲把盏为乐 , 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 州酿既少 , 官酤又恶而贵 , 自酝则苦硬不可向口 , 慨然而叹 , 知穷人之所为 , 无一成者 。 然甜酸甘苦 , 忽然过口 , 何足追计 , 取能醉人 , 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 , 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 。话虽如此 , 他在樽边席上 , 仍然禁不住要抱怨 , 知道的朋友 , 都会送酒给他 , 徐太守会送他最佳的州酿 , 黄州邻近四五个郡县送来的酒 , 一时喝不完的 , 将它混合置在一个酒器中 , 有如现在不经调配的鸡尾酒 , 苏轼称之为 “雪堂义樽” 。后来他从道士杨世昌求得一个秘方 , 自己来私酿蜜酒 。 每次用蜜四斤 , 炼熟 , 入热汤搅成一斗 , 加好面曲二两 , 南方白酒饼仔米曲一两半 , 捣细 , 用生绢袋子盛了 , 与蜜水共置一器内密封 , 等它发酵 , 三数日沸定 , 酒即清澄可饮 。 酒成 , 苏轼大为快活 , 作《蜜酒歌》曰:“真珠为浆玉为醴 , 六月田夫汗流泚 。 不如春瓮自生香 , 蜂当耕耘花作米 。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 , 天教酿酒醉先生 。 先生年来穷到骨 , 问人乞米何曾得 。 世间万事真悠悠 , 蜜蜂大胜监河侯 。 ”苏轼虽然非常感谢蜜蜂 , 得蜜酿酒 , 但真会喝酒的人 , 却认为味道太甜 , 并不像酒 。 叶梦得说 , 如遇蜜水腐败时 , 喝了就会泻肚子 。 所以苏轼似乎也只酿造了一次 , 后不复作 。苏轼好酒复爱茶 。 黄州并不产茶 , 不过安国寺的竹间亭下 , 种有几株茶树 , 却是名物 。 每年春天 , 徐太守必邀苏轼同游安国寺 , 饮酒亭上 。 酒后 , 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 甘芳沁于心脾 。 大受病殁 , 郡人请苏轼改此亭名为 “遗爱” , 用以纪念这个好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