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北青报:落实“青少年模式”需家长与平台协同配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初中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 。未成年人如何看待短视频的内容?数据显示,29.7%的未成年人认为多数短视频内容低俗,31.4%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采用的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54.9%的未成年人赞同14岁以下使用短视频应征得父母同意或有父母陪伴 。
疫情期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急剧增多 。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游戏 。而很多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可能被贪玩的未成年人轻易破解或绕过 。严格落实“青少年模式”,既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监管 。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一键禁玩”模式,很容易被青少年破解 。现在,不少青少年成了网游控、手机控、直播控,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小学生对手机、网络、电脑的熟练程度远超成年人 。特别在节假日期间,一些父母无暇管护孩子,致使一些顽童身陷网游和直播不能自拔,甚至斥巨资购买装备,重金打赏网络主播 。
主观上看,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家长监护不到位甚至有意无意放纵孩子的原因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沉迷于直播、网游 。还有一些家长有意将手机作为“哄娃神器”,主动将自己的账号交给小孩使用,或者专门为子女购置手机以“方便学习”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一些家长对孩子沉湎网络游戏、短视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客观上看,“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问题上效果有限,与一些网络平台故意“放水”、放松监管密不可分 。目前,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限额充值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在吸纳用户、增加活跃度、提高业绩的利益冲动下,不排除一些平台故意留下“后门”,让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有空可钻” 。一些贪玩的孩子可轻易突破防线尽情玩耍、购买装备、打赏,平台则坐收渔利,未成年人权益和父母的钱包成了最大牺牲品 。
在信息时代,使用手机已是大势所趋,不能总苛求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 。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而刻意推卸自己的监管责任 。2020年10月17日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
【网络|北青报:落实“青少年模式”需家长与平台协同配合】落实“青少年模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父母理当尽到监护职责,对青少年多些关心和陪伴,不能任由孩子沉湎网游或直播 。掌握先进技术的网络平台更应尽到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充分运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一人一号、限额充值等技术,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
推荐阅读
- 移动网络|联发科推出新5G芯片——天玑700
- 北青网综合|无症状感染者入境近一个月后阳性,专家:病毒载量低,密接均阴性
- 北青网综合|15类节能减排商品供您选择,单件最高补贴800元
- 沉鱼落雁的紫茉莉|因长得像普京走红网络,还登上俄罗斯电视节目,中国一48岁农民
- 网络|部分募捐平台透明度不足 网络慈善灰色地带不容忽视
- 网络|2020年网络十大热词:看看有没有你常用的
- 长江|“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云南站在丽江启动
- 教材|北青报: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
- 中国经营报|利润大增却让员工“自愿降薪”?自称效益好的多益网络今年到底多有钱?
- 杭州筑梦网络|筑梦总结:1天30万订单、业绩超千万,这些牛上天的11.11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