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哲学的国度

没有哲学的国度——胡适 , 经学压制了哲学的发展 , 中国只有思想哲学源自思想?还是思想包含哲学?答案不唯一 , 但学术一定有问题!哲学与思想究竟有什么联系?说到思想大家普遍给出的定义是 , 思想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 能够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 去解决人类社会所出现的问题 , 甚至能够准确预言未来的基本发展方向 。 如果一个思想并不系统 , 无法囊括进整个社会的基本状态 , 那么最多只是想法 。没有哲学的国度
思想是一个极为宽泛的哲学体系 , 而哲学是其中最具系统性的主要部分 。 两者究竟有什么明确的划分 , 其实我也不知道 。 但是两者的内在联系也并不是读者想要分辨就可以随意分开的 。其实在中国谈论哲学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 因为哲学 , 它本身就是一种处事逻辑 。 原先的哲学是孕育在思想当中的 , 但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当下 , 哲学似乎范围更加宽广 , 可以成为容纳所有思想和学术分支的体系 。 所以 , 对于当下的社会而言 , 我们谈及的更多的是哲学 , 而不是思想 。没有哲学的国度
又换句话说 , 在哲学还没有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时候 , 我们更愿意以思想作为自己分辨人类社会良知的基础构成 。 然而在当下 , 我们成熟了 。 但是在近代 , 中国的很多文人却对传统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疑问 。 虽然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树立了很多学术典范 。 也确立了很多标准 , 建立起了一套哲学化的体系 。第一次将中国的很多传统思想纳入了哲学体系当中 。 但是其间的分歧与疑问 , 甚至连胡适本人也没能完全一一解答 。 胡适建立的中国哲学的学术典范和哲学化的体系 , 并不是由其一人单独创建的 。 说到底 , 完全借鉴了西方的近代哲学构成体系 , 利用这种体系将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归纳和系统化的总结 。没有哲学的国度
可以说是用西方的一种这些套路去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价值 。 自然 , 胡适并没有完全否认中国古代思想有自己的一套题新价值 , 但时过境迁 , 很多东西都不是民国时期以及之后的人们所理解或者是接纳的 。 其实一谈到传统哲学的问题 , 我们不得不顾及传统学术 。 而传统哲学之所以饱受争议 , 主要还是出在学术的问题上 。学术经学化导致古典哲学没了发展空间!圣人之言永为经典 , 还有何哲学可言!在我们看来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算得上是中国思想史的巅峰 , 甚至也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的巅峰 。 在当时 , 诸子百家们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所汲取到的固有思想并不多 。 自己创造了一家学说 , 并与其他学说进行论战 , 从而构成了自己最初的思想体系 。没有哲学的国度
从而也是最初的哲学题 。 可以说 , 如果按照当时的一种路径发展 , 中国并非没有哲学 , 更没有对于中国哲学的种种疑问 。 但问题就在于中国哲学的发展戛然而止 。 此后 , 儒家被奉为经典 , 被奉为国学之核心 。 儒家的四书五经和种种道德社会里伦理观念成为了千年的不可更改的教条 。哲学发展促进之核心就在于这一体系不断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 , 创新 。 就拿西方的资本主义哲学思想而言 , 古典哲学 , 政治经济学和各种货币经济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 。 马克思将他们进行总结归纳并创新 , 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体系 , 从而以享誉世界影响世界 。 其核心并不在于因循守旧 , 而是在于推陈出新 。 在新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 , 并没有否定之前资产阶级的所有体系 , 反而对其进行肯定 , 因为这是历史的发展状态使然 。没有哲学的国度
但是在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以后 , 在传统学术方面 , 我们失去了能够诞生哲学体系的最主要的基础 。 谈及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 必出自圣人之言 。 自己根本没有推陈出新的能力 , 或者说根本不允许 。 这种不允许并不单单是儒家文化霸权 , 并不单单是封建统治者独尊儒术 。 更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认知基础 , 只相信圣人而不相信当下 。 只相信过去的言论 , 而不相信自己能够超越圣人 。所以触及边缘 , 我们都会退缩 , 重新拿起四书五经找贤人之言解决当时疑问 。 这我们称之为经学 。 将四书五经奉为圭臬 , 所有的社会发展变化都与其相对应 。 我们去训姑 , 去解释 。 但唯一不可能的是我们无法创新 。 而且 , 哲学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哲学 , 主要在于思想上的自由 。 尊儒术以后 , 这种环境也不存在 。 通过做官 , 通过抓住读书人 , 封建政府 , 将所有思想自由的领域全部封堵 。没有哲学的国度
人们可以研究思想 , 但只能研究儒家思想 , 并且必以圣人之言为不变之定理 , 不能有任何发挥 。 所以在中国 , 学生们背什么东西其他各国都比不上 。 但是要谈及想法 , 我们学生的思想一片荒芜 。 很多人既想要学术开放所带来的一种哲学体系的建立 。 但是却又反对学术开放而造成的思想混乱 。 但是没有混乱 , 又谈何破旧立新?事物的发展本就一体两面 。 不可能 , 只要好的抛弃坏的 。 想要达到这一结果 , 最终也只能束缚思想 。胡适:中国哲学不在治学 , 而在治人胡适先生就曾指出 , 中国的哲学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2000年来一成不变 。 在宋代我们的一些哲学家确实注重各家学说的融通创新 。 但是却又没有根基 , 没有调理 , 最终只能是高谈阔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 直到明末的黄宗羲等人提出了较为原始的人性理论,包括社会理论,但是大明亡了 。 之后的清朝讲根基 , 讲条理 。 但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训诂考古上忽略了融通 。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史学成就,但是在古典哲学 , 以及其体系构建上却没有任何建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