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二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最典型的莫过于打着“为你好”口号各种道德绑架的中国式家长 。
马晓晓的母亲就是个典型 。
女儿明明更喜欢理科 , 但因为觉得女孩读文科更好找工作 , 就擅自决定把她调到文科班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女儿有机会去北大 , 又觉得女孩离家太远不好 , 又让她在广东读个大学就可以了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说女儿自私 , 最自私的难道不是这些把孩子当做私人物品的家长吗?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补句题外话 , 陈瑾老师为什么总是演这样强势不讨好的母亲类角色 , 再这样下去观众可能要有阴影了??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家庭线上各种鸡飞狗跳 , 感情线上又是千转百回 , 这样两头抓的写法也算是现在怀旧向青春剧的标配了 。
但这部剧不同的点在于 , 时代背景 。
前文提过 , 剧的背景设在了八十年代的广东 ,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 老百姓的生活相对来说也富足起来 。
于是剧中就出现了几位妈妈一起逛街、烫头的场面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但同时因为当时走私猖獗 , 所以就有了欧小剑这条卧底线 。
这点本来应该是这部剧的亮点 , 但是很可惜编剧功底不够 , 导致各方各面细究起来都是差点意思 。
有很多观众说这部剧太假 , 太悬浮 。
倒不是没有原因的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拿服化道来说 , 剧组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找地方 , 在广东江门台山市等多地取景 , 并且自己改造场景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心思是花了 , 但很多地方还是跟80年代的广州相去甚远 , 搭出来的景影楼感也很明显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说是发生在广州的故事 , 但剧中的所有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
除了易东东初来乍到被隔壁的邻居的小伙伴教了几句方言之外 , 几乎就听不到什么地道的广州话了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如果说方言这块是为了让大江南北的观众都能听懂没有办法的话 。
那广州作为一个美食文化特别有特色的城市 , 剧中在这方面的功夫也没做到家 , 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建筑、方言、美食这三个最能展现地方特色的切入点没有抓到精髓 , 就会让很多观众无法代入 。
但造成“悬浮感”更深层次的原因 , 还是出在剧本上 。
第一集的第一场戏就是麻洋街所有街坊围观看奥运会的剧情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这场戏发生的背景是1984年奥运会上的中国队的许海峰打了十环夺冠 ,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 问题是过于特殊了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麻洋街上的每个人倒是都走了个过场 , 但大概是为了增强喜剧效果 , 每个人的表演方式都很外放 , 一眼就能看出是演出来的 。
观众本以为这部剧会贴近生活 , 但看到的仿佛是一出舞台戏 , 自然大失所望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剧情上的bug也加重了这个“假”感 。
易东东家的搬家司机走神 , 车子开偏 , 明明踩一脚刹车就解决的事 , 硬是要撞上去后才把车子停下来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本文插图

又是经典的为了推动剧情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范例 。
此外 , 整个故事的框架也很散 , 人物的重合度也颇高 。
特别是几个父亲的角色 , 除了梁爸爸为了追求浪漫总是离家出走画风比较清奇外 , 其余几个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实怕妻的形象 。
K 社|男二成功上位!这部剧竟然如此「反套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