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祝勇:用文字搭座紫禁城(作家近况)( 二 )


赓续文脉传薪火
在《故宫六百年》中 , 祝勇写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流失被毁的灾厄 , 也写到故宫文物南迁颠沛流离的过程 , 更写到保护遗产、赓续文脉的一代代人 。 在《一座书城》一章中 , 祝勇用文字纪念了晚清民间文人守护文脉的义举:面对散失了3/4内容的《四库全书》文澜阁藏本 , 杭州丁氏兄弟决定进行抄补 。 这是没有官方发动、全凭文人自发进行的一次抄书活动 , 他们如女娲补天一般 , 经过7年努力 , 使得文澜阁“琳琅巨籍 , 几复旧观” 。 书中最后一章 , 作者介绍了一位在故宫工作多年的老前辈——庄严先生 。 他一身长衫 , 瘦削温静 , 在抗战时期为保全故宫文物 , 使其躲避战火 , 带着故宫文物南迁 , 以“人在文物在”的精神使国宝免于兵燹 , 为中华文化保存了血脉 。 “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易培基先生 , 第二任院长马衡先生 , 以及一代代工作人员 , 像那志良先生、单士元先生 , 为保护中国的文化命脉 , 前赴后继 , 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 ”祝勇说 。
在故宫博物院创建之前 , 第一代故宫守护者就不辞辛苦 , 将文物清点登记造册 。 故宫人不怕打击 , 忍辱负重 , 在文物南迁过程中 , 易培基被卷入盗宝冤案 , 在他含冤去世后 , 故宫人并没有受此影响 , 仍旧前赴后继 , 完成了文物南迁伟业 。
“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 , 文物高于个人生命的精神代代相传 , 故宫前辈们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倾尽毕生心血 , 乃至生命 。 这种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 , 也鼓舞着我们 。 ”祝勇动情地说 。 (柏玉美张鹏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05日第07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