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张最猛的大学专业,越来越“贬值”了( 三 )


“这不就是公务员的对口专业嘛”

“公管类专业的学生 , 毕业后都去做公务员了吧 。 ”
这大概是坊间对公管ers的最大误解 。
有专业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以2008年为例的公管类学生的去向 , 90%的毕业生前往营利性企业就业, 而选择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分别仅有约5%和4% 。
湖南怀化学院公共管理专业2012-2016届毕业生去向的一则统计显示 , 5届该专业毕业生中 , 以公务员作为职业的仅占1%-3%不等 , 如果加上去事业单位和基层项目的人 , 比例仍不超过两成 。
更残酷的一个现实可能是 , 这一专业很难存在所谓的“对口行业” 。
萧云对此深有体会 。 她目前就职于一家咨询公司 , 工作期间也尝试过家乡河南、工作所在的广东的两场省考 。
报考过程中 , 听起来和她所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最匹配的社保局的公务员岗位 , 在对外招聘岗位的“专业要求”一栏里 , 更青睐的并非她这样的“对口”者 , 而是掌握了偏财政、经济方面的应用技能向人才 。
毕竟 , 公务员考试实行 “逢进必考”的招考录用制度 , 任何专业都能进来竞争;而年轻的公管类专业的认可度 , 也不及一些老牌且专业性更强的学科 。
公管专业能够报考的职位 , 其实一度非常有限 。
比如 , 以2009-2011广东省直机关及广州、茂名两市公务员招考职位要求来看 , 由于不限专业的职位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 曾长期被拒之门槛外的公管类专业 , 才逐渐迎来利好 。
加上国内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还不算成熟 , 其能提供相对对口的岗位不多 , 公管学子寻觅出路之难可想而知 。
公务员考试 , 早已成为全民全专业热衷的活动 。 图为2017年河北省招录公务员唐山考场公布面试成绩 。
两年前 , 罗宇洲毕业于该学科全国top10的高校 , 当时 , 他身边同专业选择做公务员的学生人数 , 和其他专业差不多 。
更多的同学揣着这份万金油专业的文凭 , 奔向了企业的hr、咨询、记者 , 市场营销等岗位 。
罗宇洲原本也是“转变赛道”人群中的一员 。 大四那年 , 他计划考研转向更感兴趣的法学 , 但成绩不理想 , 随后考了乡镇公务员暂时落脚 。
市级公务员当然更好 , 但它不仅竞争大 , 有的只招收如中文、工商管理等专业 , 不向公管开放 。 而乡镇“三不限”的“不限专业”给了罗宇洲更多的机会 。
但进来之后 , 他发现 , 除了像大数据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 , 大多数人的日常工作其实差不多 , 基本以“办文办公办会”为主;发展晋升路径也差不多 , 当然 , 这也意味着排队等待的人 , 也很多 。
比起一些专业性的能力 , 在基层工作 , 至少在罗宇洲所经历的乡镇岗位 , “和不同人打好交道”很关键——吃饭、喝酒 , 无形中成了他工作的重要部分 。
“如果不追求晋升 , 不求所谓发财 , 年底考核能拿个合格 , 这份工作算挺舒服的” 。
一年后 , 罗宇洲还是选择离开这份稳定 。
“如果学习公共管理学科 , 尤其是MPA项目 , 对于能真正影响公共事务运作的政府官员来说 , 的确是个不错的进化 。 但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 , 要么可能知识难有用武之地 , 要么长此以往 , 个人能力难有更针对性的提升 。 ”
辞职后 , 罗宇洲考了家乡附近县城的公证处 , 他计划之后会读个在职法学研究生 , 再争取拿下司考 。 暂时的落脚结束 , 他要继续像两年前一样出发 , 朝着一个更清晰的方向 。
高校用“专职研究员”攻科研?教育部对这一“不良倾向”发话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