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贴身监管下,哪些业务板块需要重整,蚂蚁沪港两地IPO暂缓( 二 )


此外 , 联储证券研究员马炜也认为 , 尽管上交所暂缓蚂蚁上市 , 但补足披露信息后 , 蚂蚁或可继续上市 。 一方面 , 蚂蚁在上市前 , 接受最强的监管 , 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 蚂蚁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平台 , 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绕不开蚂蚁 , 对小贷市场的监管同样绕不过蚂蚁 。 此次监管风暴可以说因蚂蚁而起 , 也可以说对整个行业的监管风暴 。 后续 , 蚂蚁可能会接受强监管下的上市资产业务板块重整+修改上市的估值 。
不过 , 也有观点认为 , 尽管上市暂缓 , 但后续继续上市毫无悬念 。 正如券商投行资深人士何南野指出 , 上市暂缓 , 一是为了呼应四部门约谈后的监管精神 , 对蚂蚁上市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 , 二是近期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 , 对蚂蚁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 客观上也需要暂缓 , 并充分向投资者披露风险后 , 才方便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
“从目前看 , 蚂蚁上市是无悬念的 , 只要充分披露风险 , 并积极根据监管精神进行内部整改 , 上市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何南野称 。
花呗、借呗等产品被戴“紧箍”
上市前两日被紧急叫停 , 四大重量级部门联合约谈 , 此案例鲜少有之 。 在业内看来 , 蚂蚁此次遭遇的监管风暴 , 导火索在于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仗“蚁”直言 , 他喊话国内金融监管大谈创新 , 批判银行是当铺思想 , 称巴塞尔协议是“老人俱乐部” , 可谓是语惊四座 , 也在金融行业引发了巨大争议 。
马云发言十日来 , 蚂蚁已被屡次置于风口 。
监管“高规格”约谈 , 小贷业务再受约束 , 一切看似突然 , 但实则早已有迹可循 。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 , 10月31日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强调 , “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 , 也要加强监管 , 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 有效防范风险” 。 虽未点名 , 但在业内看来也有对马云言辞的隔空回应之意 。
【北京商报|贴身监管下,哪些业务板块需要重整,蚂蚁沪港两地IPO暂缓】与此同时 , 央行行长易纲近期也在多个场合公开表态大型科技公司创新风险 。 作为金融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 大型科技公司虽然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 改善了偏远地区的服务需求 , 但个人隐私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数据鸿沟等问题却亟待解决 。
值得一提的是 ,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11月2日也发文称 , 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 , 都必须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 但相对而言 ,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 目前缺乏明确规则和要求 , 出现了监管套利行为 , 与持牌金融机构形成不当竞争 , 最终难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
郭武平还指出 , 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中 , 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金融机构 , 但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寡头垄断地位收取过高费用 , 增加了金融消费者成本 。 此外 , 郭武平点名道 , 在收费方面 , 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标准 , 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 。 比如“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 , 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 , 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 , 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
蚂蚁如今面临的监管挑战着实不小 。 正如苏筱芮所称 , 网络小贷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由银保监会管 , 金融控股公司归央行管 , 而蚂蚁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就在网络小贷和金控这两个业态上 , 尤其是金控这块还有很多配套细则尚未公布 , 监管后续的手段中还有很多可发挥的空间 。 监管加码 , 对蚂蚁构成实质性冲击 , 尤其是花呗、借呗类业务将戴“紧箍” 。
王蓬博进一步指出 , 除了监管挑战和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外 , 蚂蚁赖以生存的支付基础也将面临挑战 。 如果互联互通继续推进 , 类似美团、滴滴等场景掌控力度较强的平台 , 如果发力支付闭环 , 蚂蚁的用户和商户基础就有可能受到挑战 , 这些都可能会对蚂蚁的业务产生影响 , 进而对蚂蚁的利润增速造成冲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