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第3子,10岁就被封为蜀王,母亲是隋朝公主!( 二 )


这对李世民有巨大的震撼作用 。 而且李世民曾经给李恪写过信 , 告诫他要遵循礼制、守本分 , 不要胡思乱想 。 当然隋炀帝杨广也是这样做的 , 李世民不想让自己儿子兄弟相残 , 因此就找了个看起来比较文弱的小男生 。 李世民自己有过杀哥哥弟弟的行为 , 所以十分期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出现自己的悲剧 。 李泰过于咄咄逼人 , 李世民认为李泰继位的话李承乾和李治可能下场不会好 , 最终选择了性格比较宽厚柔弱的李治 。
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第3子,10岁就被封为蜀王,母亲是隋朝公主!
文章图片

李恪也比较受李世民宠爱 , 李世民认为李恪性格像自己你 , 比较英武 , 曾经考虑过李恪 。 但李恪除了不是长孙皇后之子外 , 还有个很致命的弱点 , 李恪母亲是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 身份很敏感 。 李世民传位于李恪可能性很小 , 虽然曾经考虑过 , 长孙皇后的兄弟长孙无忌肯定强烈反对不立自己的亲外甥 ,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 , 凌烟阁第一功臣 。 他的反对很有分量 。 李世民应该也只是一时的想法 , 很快就放弃了 。
李恪作为一个拥有博大胸襟的人 , 在迫不得已的时候肯定会痛下杀手的 , 但并不是说 , 他会滥杀无辜 , 李泰肯定是难逃一死的 , 对李泰了解的彻根彻底的他肯定不会留下这样一个祸根的 。 被岑文本全心全意地教导了那么多年 , 可以说李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 这一点他肯定比谁都清楚的 , 所以李泰是必死无疑的 。 而李治则肯定会继续他一贯的作风,默默无闻地作自己的清贫王爷,当然李恪也很可能让他出来参政,但从李治的性格来看,他决不会像李恪那样跋扈的 。 李恪的失败其实是败在了自己的狂妄不羁上 , 就这样一位被李世民称赞为"此子英果类我"的皇子背上了一个叛逆谋反的罪名被处死了 , 真是成也聪慧败也聪慧 。
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第3子,10岁就被封为蜀王,母亲是隋朝公主!
文章图片

吴王李恪之死 , 最是引得后人同情 , 他也确实没有参与房遗爱夫妇愚蠢的密谋 , 但长孙无忌这样处置 , 也是事出有因 。 吴王恪并非没有野心的人 , 并不见得心甘情愿地奉异母兄弟李治为主 。 当日承乾谋反、李泰被黜之后 , 颇受太宗宠爱的他也曾下过功夫希望太宗能立他为太子 , 终因自己的庶子身份以及长孙无忌的反对而未果 。 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太子之后封他为安州都督 , 让他远离政治中心的长安 , 临行之际特地告诫他:"父子虽至亲 , 及其有罪 , 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 。 汉已立昭帝 , 燕王旦不服 , 阴图不轨 , 霍光折简诛之 。 为人臣子 , 不可不戒!"以昭帝比李治 , 以霍光诛燕王旦影射不服君上的后果 , 这是非常严重的警告了 , 如果吴王真的安分守己 , 太宗也不会说出如此重话了 。
【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第3子,10岁就被封为蜀王,母亲是隋朝公主!】李治以先帝少子身份继承皇位 , 大把人自负自己英明神武更有资格主宰天下 , 吴王因太宗曾亲口表示过立储意向 , 更居司空高位 , 无形中成为反对力量的代表 , 所谓"地亲望重 , 中外所向" , 即是指此 。 这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 身为当权者的长孙无忌自然要将其除掉 , 以"绝众望" , 安天下 。 吴王既因长孙无忌的反对而夺嫡梦破 , 复遭陷害横死 , 怨愤之情可想而知 , 临死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 , 构害良善 , 宗社有灵 , 当族灭不久!"俗话说 ,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 长孙无忌日后因为得罪了武则天 , 被武则天依相画葫芦 , 安排了一个罪名 , 果然将他给族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