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官方微信|品读 | “我选择了整形外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品读 | “我选择了整形外科”
半月谈官方微信|品读 | “我选择了整形外科”
本文插图

作者: 王欣
来源:《品读》2020年第11期
读研究生要分专业方向的时候 , 她毫不犹豫地选了整形外科 。
男友问她:“是因为做整容医生挣钱快吗?”
她说:“不是 。 我从小就喜欢美的东西 , 而且整形外科是一门纯粹的手艺活儿 , 我比较有信心 。 ”
男朋友有些失望 , 说:“我爸妈还以为你会做正经大夫呢 。 ”
她不悦 , 问:“这怎么不正经了?”
半月谈官方微信|品读 | “我选择了整形外科”
本文插图

那时他俩已经在谈婚论嫁 , 她忍住了追问这关他爸妈什么事 , 他忍住了说出他家里人的真实意图 。 他俩的恋爱谈不上激情四射却也没什么不好 , 相处几年后就顺理成章走到了“没有理由不结婚”的境地 。
男友出生于一个小城市 。 母亲下岗 , 父亲在一个事业单位 。 像所有的小城家庭一样 , 日子并不富裕 , 全家最重要的投资 , 便是下一代 。
她个头不高 , 五官平常 。 唯独一双手 , 精致、小巧 , 遗传自妈妈 。 要是样子也能像妈妈该多好 , 妈妈以前那么美 。
妈妈曾是镇里最漂亮的绣娘 。
从苏州城区往西30里的小镇 , 是她的家乡 。 镇子不大 , 女人个个会针线 。 而她的母亲 , 无疑是手艺最好的一位 。 在20世纪80年代 , 手工刺绣不再流行 , 绣女们纷纷转行 , 唯独母亲 , 绣工远近闻名 。 来了外宾、侨商 , 镇子就会安排母亲去表演苏绣 。
从她记事起 , 便很喜欢看母亲刺绣 。 母亲坐在绣架前 , 用一条手绢将头发松松扎起 , 那手绢上也是母亲绣的“踏雪寻梅” 。 五光十色的丝线像一道绚烂的瀑布倾泻而下 , 母亲手上一枚极细的绣针上下翻飞 , 她手速极快又极静 , 在绣面上刺出锦绣山河、凤穿牡丹 。 橘色台灯照在绣品上 , 漫射出美妙的光 , 映得母亲脸若飞霞 。
“如果不是我调皮……” , 每每想到曾经的画面 , 她就自责 。
6岁的时候 , 她和小伙伴们疯跑打闹 , 母亲在院子里架了口大锅煮茧 。 白腻腻的蚕茧在锅中翻腾 , 几个不懂事的孩童吵着说 , 那一定是在煮汤圆 , 要捞出来吃 。 她争辩说是蚕茧 , 不能吃 。 同伴们却使劲奚落她:舍不得就舍不得 , 还要骗人 。 她气得抄起长脚火钳伸进锅里夹蚕茧 。
母亲急忙从屋里冲出来阻拦 , 她一害怕举着火钳绕着灶台跑 , 一刹那 , 火钳勾住了锅耳 , 把一口大锅从灶台上拖了下来 , 母亲飞扑过去把她推开 , 整锅滚烫的开水就淋到了母亲身上 。 她眼见着母亲白皙的背、后脖、大半前胸及侧脸迅速起泡 , 触目惊心 。
受到惊吓的孩童们哭喊着跑开 , 引来了街坊 , 才将母亲送到医院 。 第二天 , 母亲被烫伤的部分变成了黑色 , 她“哇”地一声跪在病床前 , 母亲虚弱地安慰她:“没事 , 瑗瑗 , 没事的 。 ”
母亲是疤痕体质 , 烫伤虽然渐渐愈合 , 却自身体各处长出了狰狞的肉痂:粉的、红的、紫的 , 蜿蜒着爬满了母亲的身体 。
母亲倒是平静如常 , 回家后继续过日子 。 从那以后 , 镇里再没邀请过母亲去绣坊表演 。 邻家阿嫂绣了一条彩云追月的面纱 , 送过来 , 劝母亲:“世琴 , 咱是女人家 , 出门还是要体面点 。 ”
母亲只是笑 , 收下了面纱 , 却从未戴过 。 母亲如常上街买菜、去学校接送她 , 抬头挺胸、落落大方 。 她问母亲 , 为什么不戴阿嫂送的面纱?母亲回答她 , 妈妈凭手艺吃饭 , 觉得这样就最体面 。
这句话她始终记着 。 科室里有医生护士互相注射肉毒素除皱 , 她不参与 , 心里想的也是:我是凭手艺吃饭的人 , 长了皱纹也是体面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