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22岁女生查出癌症,爸妈“骗”她做了手术!


麻醉药效消失后
晓蕊(化名)从一个长长的睡梦中醒来
过去的几小时里 ,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的专家团队用一种全新的术式为她切除了结肠癌病灶 , 但她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阑尾手术 。
今年6月 , 年仅22岁的浙江女生晓蕊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 。 爱女心切的父母担心她承受不了打击 , 对她隐瞒了病情 , 并“骗”她做了手术 。
浙大二院副院长、大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丁克峰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年龄是58~60岁 , 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 像晓蕊这样的年轻病人并非个例 。
半岛晨报|22岁女生查出癌症,爸妈“骗”她做了手术!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腹痛一年发现结肠癌
这个小线索被忽略了
晓蕊是某大学的一名学生 , 原计划今年毕业参加工作 , 却在忙碌的毕业季意外查出了结肠癌 。
近一年来 , 她经常腹胀腹痛 , 但吃点药就能缓解 , 就一直没有到医院看看 。 临近毕业季时 , 她的腹痛明显加剧 , 吃药也没用 , 每天大便的次数从规律的1次变成三四次 , 腹泻严重 。
父母得知后 , 带着她来到当地医院做了一个无痛肠镜 。 但结果出来后 , 他们偷偷藏起了检查报告 , 没有让女儿看到上面刺眼的诊断:右半结肠低分化腺癌 。
女儿年纪轻轻 , 生活规律 , 不抽烟不喝酒 , 连外卖都很少吃 ,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
父母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 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四处打听 , 最后找到了浙大二院丁克峰教授团队 。
父母连哄带骗把晓蕊带到杭州 , 告诉她要做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 , 大医院技术好恢复快一些 。 在浙大二院 , 医生为她做了基因测序 , 找到了结肠癌低分化的帮凶——BRAF基因突变 。
丁克峰教授表示 , 约10-15%的结肠癌患者存在BRAF基因突变 , 其中低分化腺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更高一点 。 除了特殊基因突变导致肠癌的病因外 , 现代人高热量的饮食结构、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缺乏运动以及不重视体检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 也是造成了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 。
团队又仔细研究了晓蕊的病史 , 发现她除了长达一年的腹痛 , 还有一个小细节也透露了结肠癌的端倪:她的血红蛋白只有97g/L , 低于正常的113~151 g/L , 存在轻度贫血 。 大部分右半结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症状或者贫血倾向 。
丁克峰教授提醒 , 一般来说 , 直肠癌会出现便血等明显的症状 , 而结肠癌的症状更加隐蔽 , 确诊时往往分期较晚 。 如果出现长期腹痛腹泻、贫血等症状 , 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排查 。
术后仍需化疗 , 真相该如何告诉她?
这病越来越年轻化
有学生刚进大学就查出结肠癌
晓蕊的结肠癌是凶险的低分化腺癌 , 且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 , 必须马上手术治疗 。
父母骗她说这是个阑尾切除手术 , 但实际上 , 医生反而要在术中保留她的阑尾 。
丁克峰教授介绍 , 患者的病灶位于右半结肠(结肠肝曲) 。 传统的右半结肠癌手术中 , 外科医生一般会连同盲肠、升结肠、阑尾、部分小肠 , 以及区域淋巴结一起完整切除 。
但回盲部作为连接小肠和大肠的阀门 , 一旦切除 , 大肠的细菌就会随意跑到小肠 , 造成肠道菌群混乱 , 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 这就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腹部痉挛、腹胀腹泻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
去年开始 , 丁克峰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种全新的术式 , 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回盲部、阑尾 。 这个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右半结肠癌 , 只有病灶位于结肠肝曲和近端横结肠才符合手术指征 , 恰好晓蕊达到了要求 。
麻醉后 , 不知情的晓蕊轻松地陷入了深度睡眠 , 而手术室外的父母焦急地等待了起来……
丁克峰教授亲自主刀 , 在3D腹腔镜下 , 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和区域淋巴结 , 同时保留了回盲部和阑尾 。 既要保留回盲部和阑尾 , 又要把区域淋巴结清扫干净 , 这对手术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