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学遗产|悼念丨莫崇毅:回忆师恩的点点滴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悼念丨莫崇毅:回忆师恩的点点滴滴
10月24日早晨我收到师姐发来的消息 , 从不相信到震惊 , 进而偷偷把脸埋到车窗边 , 忍不住的酸楚袭了上来 。 跟随老师读书的四年 , 是我人生中一段无可取代的时光 。 和老师相关的记忆 , 总在平日里浮现 , 就像坎坷前路上早已等待在那里的路灯 , 给我温暖 。 2011年初到港大 , 老师担心我在钢铁丛林间迷路 , 提前写邮件嘱咐:从上环坐电车到西环 , 找到宝翠园的登山电梯上来 , 他在主楼等我 。 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已是下午两点多 , 阳光很好 , 同门朱梦雯坐在里面 。 他们见我进来就笑 , 或许是说“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原因吧 。
除了极少数英文课程以外 , 港大并没有给博士生安排固定的课程 , 学习计划主要由导师决定 。 第一个学期我和梦雯把老师给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听了一遍 。 这些课程在主楼讲授 , 下课以后我便常陪着老师回他办公室坐坐 。
老师在课堂上看上去蛮严厉的 , 在办公室他就平易近人多了 。 老师给我看过一封程千帆先生寄给他的信 , 收信时的老师还很年轻 , 这封信他珍藏了很久 。 有时候老师会带我走出房间 , 到2楼平台坐长椅休息 。 我们多是抬头看看盘旋的老鹰 , 维港的天很蓝 , 老师常常说着天南海北的见闻 , 初来乍到的我则会有许多幻想 。 有一次我指着主楼高耸的钟塔问老师能不能上去 , 他笑着要我去看看 , 等我爬上去才知道是锁闭的 , 四年间我又爬过多次 , 始终没见过开放的时候 。 后来老师请同事peter给钟塔拍了一张照片 , 作为他诗集的封面 。
老师办公室的门后挂着游泳包 , 每天下午五点左右他就步行到一箭地开外的何世光夫人体育中心游泳 。 有次老师问我:“会游吗 , 比一个单边?”我心里嘀咕老师太小看我了 , 二十多岁的小伙且会自由泳 , 这用得着比?游到对岸后我慢慢起来回头看老师游到了哪里 , 结果大吃一惊 。 我当时想四川人这么会游吗?老师都快六十了 。 老师赢了我 , 还请我吃了晚饭 , 我悄悄地给老师取了个“浪里白条”的外号 。
老师问我会作诗吗 , 我说五言尚有风力 , 七言总写得流俗 , 他便邀我同去浸会大学的璞社学诗 。 璞社是老师的博导邝健行先生主持的诗社 , 坐在老师的老师面前 , 我实在太紧张 。 我们来回都一起坐970路 , 从薄扶林道上车 , 经过气味浓郁的海味街 , 穿西隧到九龙 , 沿着弥敦道慢慢向北走 , 在太子冰室附近落车 , 有时候会在路边买些咖喱鱼蛋 , 吃完再坐两站地铁到九龙塘站 , 从高架下穿过 , 绕行营地 , 才能到浸大老校园 。 这一路我心里模拟过很多次向老师告假请辞的对话 , 却纠结了一个多学期才开口 。 此后老师依然按时坐着970路去诗社 , 而我的诗课也就再未捡起来过 。
港大后山叫龙虎山 , 一条风景绝佳的行山径可以直达太平山顶 。 从主楼前往这条行山径要经过仪礼堂 , 我的办公室就在仪礼堂最东头那一间 , 老师路过时会叫我下来陪他走走 。 路上他指着榕树根问我像不像盘龙 , 老师很喜欢这种大树 , 还说以前在铜锣湾以东有个商场的楼顶种有大榕树 , 蔚为奇观 。 在半山腰他带我去看过遗弃的炮台 , 炮台正前方是开阔的洋面 。 老师有诗“身亲龙虎山头景 , 心契香江海上涛 。 更上一层天下小 , 金风为我织云袍” , 也许就是在这里写下的吧 。 我倒更喜欢炮台不远处的一片草地 , 喜欢在那里看“犬只接飞盘” , 老师也会点上香烟在旁边看看 。
光明文学遗产|悼念丨莫崇毅:回忆师恩的点点滴滴
本文插图

△詹杭伦先生 资料图片
两年后港大启用百年新校园 , 中文学院老师和研究生的办公室都搬到了新校园B座西翼8楼 。 新校园的一切看上去都新锐且大气 , 老师也在这里举办了一场题为“科举与辞赋”的学术会议 , 海内外顶尖的诗、赋研究专家来了许多 , 老师极高兴 。 梦雯忙前忙后奔波了好几个月 , 替老师分担了不少辛劳 。 梦雯的英文很好 , 拿到了燕京学社的资助 , 2014年秋她前往哈佛研修一年 , 老师身边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