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国潮”何以成热潮?

“国潮”何以成热潮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 国货的崛起也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 , 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 。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 , 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 , 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
“国潮热”的兴起 , 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 。 “当你买耐克鞋时 , 你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 , 还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 , 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 ”今天 ,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 。 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从曾经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
“国潮热”的兴起 , 也是国货的崛起 。 自2018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 , 一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 。 曾经 , 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 , 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 , 随着消费升级 , “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统的刻板印象 , 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 , 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 。 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 , 要实现基业长青 , 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 , 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 。 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 , 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 , 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 , 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 , 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 如果说 ,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 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 , 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 。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 , 过去一年 , 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 。 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 , 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
事实上 , 不仅国货 , 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IP实现了新生 , 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 。 去年以来 , 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 , 她通过镜头 , 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 , 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 。 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 , “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 , 那些被我们忘记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
【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国潮”何以成热潮?】让“国潮热”澎湃不息 , 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 。 “国潮”二字所承载的意义 , 远不止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 。 因此 , 对企业来说 , 切不可仅把“国潮”当噱头、借势营销 。 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 , 不挖掘核心价值 , 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 , 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 , 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相去甚远 。 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 , 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 (祝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