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二 )


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14日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这是当天上午 , 习近平等参观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 。新华社采访人员 鞠鹏/摄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 , 国有企业冲在前面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促进产业循环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 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 必须做强做优做大 。 当然 , 国有企业也要改革优化 , 但绝对不能否定、绝对不能削弱 。 要坚持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 不断增强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
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认识到 , 必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 , 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 。 在国际经贸谈判中 , 要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 , 力争通过国际合作阻止打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恶劣行为 。
第三 , 完善城市化战略 。 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这是个重大问题 , 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 。 目前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 , 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 。 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 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 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 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 同时 ,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 , 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 ,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 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 , 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 , 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 目前 , 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总体偏高 , 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 , 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 。 长期来看 , 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 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 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 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 提高智能管理能力 , 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 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 。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 , 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 , 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 , 不能盲目摊大饼 。 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 , 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 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 , 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 。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 , 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 , 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 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 , 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 , 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 , 加强政策引导 , 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 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 , 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 , 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
第四 , 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 。 这次疫情防控对我国科技界是一次真刀真枪的检验 。 科技战线既显了身手 , 也露了短板 。 要优化科技资源布局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研发道路 。
科技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 科学研究要从中凝练重大科学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 。 要更加重视遗传学、基因学、病毒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 加快相关药物疫苗的研发和技术创新 , 高度重视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 要重视顶层设计 , 优化基础研究布局 , 做强优势领域 , 完善高校专业设置 , 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 , 补上冷门短板 , 把我国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壮大起来 , 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
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文章图片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 。 这是16日下午 , 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 习近平同村民朱小红一家拉家常 。新华社采访人员 谢环驰/摄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 , 形成了不少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 , 值得认真总结 。 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 , 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 , 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 ,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