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原创 as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本文插图

心理学近年来遭受到了一连串打击 , 最为众所周知的就是“可重复危机” 。 那些原本知名度很高的发现 , 却多次未能通过重现验证 , 促使人们重新去审查它们所用到的方法 , 这些方法可能只是无意中产生了这些重大发现 , 而实际上不过统计学伪像而已 。 现在 , 又有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学研究面临着新的质疑 。 这些研究旨在为大脑如何处理我们身体“自我”的内部表征提供一个窗口 , 而对它们的质疑来自一个不太可能的方面:催眠研究 。
【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本文插图

Hypnotic Séance (1887) by Richard Bergh , 图片来源:wiki
很长时间以来催眠都被视为一个边缘话题 , 如今却作为一种可测量的、可重复的现象 , 在认知科学中令人惊讶地得到了确立 。 这是一种看似改变意识状态的诱导 , 在这种状态下 , 一个人似乎放弃了自控 , 对暗示变得高度响应 。 有关催眠研究的发现表明 , 该行为归根结底要看人们有多容易受暗示 , 这项新调查的研究者称之为“特质现象学控制” 。 他们的论文指出 , 这种特质可能为一些重要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 这些研究原本探究的是自我或他人行为和经验表征的神经机制 。 此外 , 论文中还提出了敦促心理学家提高未来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
论文的首席作者、催眠研究员Peter Lush和合作者、心理学家Zoltan Dienes都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 他们对某个现象很感兴趣:仅仅暗示 , 都不需要与催眠相关的戏剧性引入 , 就足以导致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行动 , 或者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 Lush说:“一旦我们开始思考催眠之外的暗示 , 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暗示效果可能发生的其他环境 。 ” 。 于是一组研究立刻浮现在他们脑海中 , 就是那些涉及“化身”——也就是人们感知身体自我的方式——的研究 。 这些实验使用的方法可以被看作类似于催眠暗示 。
暗示性与心理学中一个叫做“需求特征”的概念密切相关 , 这个概念是指参与者想知道研究者期望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 “我们开始怀疑需求特征是否在实验中起到了隐含的暗示作用 , ”Lush说 。 该团队开始着手检视一些著名的“化身”实验 , 以确定参与者是否接受了研究者的期望 , 并受到了相应影响 。 “我们的想法是在化身效应中测试它 , 然后让人们注意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所有地方发生 。 ” 。 他的研究小组于9月25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结果 。
该小组的目光第一个投向了“镜像联觉” , 该现象指的是 , 当人们看到别人疼痛或被触摸的时候 , 自己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 这些效应被与镜像神经元系统(当我们做某事和看到别人做某事时大脑细胞都会激活)相联系 ,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移情发展的基础 。
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本文插图

镜像联觉 。 图片来源:tate.org.uk
Lush他们首先利用了萨塞克斯大学研究镜像联觉的同事收集的数据 。 他们从同一人群中收集了暗示性指标 , 就参与者进行了配对 , 然后发现 , 这些分数可以预测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镜像的触摸和镜像的疼痛 。 这一结果表明 , 暗示性至少可以部分解释镜像联觉效应 。 “这并不是说这些经验是不真实的 , ”Lush说 , “只是它们可能与镜像神经元或其他被提议的机制没有什么关系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