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惟鉴|如今已32岁了,她和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国首例“试管婴儿”
生命对于全世界的人们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 在一些国家 , 每当新生儿出生 , 全家人都要赶来庆祝 , 宛如过节 。 新生儿是人生的起点 , 也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 和无尽的潜能 。 中国古时生产力低下 , 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 , 所以多子多福 , 儿女双全的美好愿景是贯彻了整个古中国封建王朝 。
文章图片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 人们的生活提高 , 中国的人口有了快速的增长 。 回望50年代到70年代的祖父辈 , 一家有七八个兄弟姐妹真不稀罕 , 每逢过节热闹非凡 。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 郑桂秀就被查出了不孕不育症 , 辗转了多地好几家医院都没能有所收获 。
到了80年代 , 郑桂秀已经是30多岁 , 不仅她的身体不适合生育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也已经是大龄产妇 。 但是在郑桂秀心里 , 拥有一个孩子 , 是她一生的执念 。 而她的丈夫左长林也一直陪伴在她左右奔波 , 在两人不懈努力之下 , 终于了解到了“试管婴儿”这项新技术 。
文章图片
郑桂秀与张丽珠教授详细聊过之后 , 愿意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动接受“试管婴儿”的妈妈 。 张丽珠是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权威 , 但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支持郑桂秀夫妻俩 , 就连张丽珠教授也受到了质疑 。
文章图片
郑桂秀为了孩子义无反顾 , 再加上远在大西洋彼岸 , 这项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成功率也很高 , 郑桂秀决定放手一搏 。 实践证明她搏对了 ,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 , 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个小女婴的诞生象征着中国在生殖技术领域的科学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 为了纪念中国大陆的第一例“试管婴儿” , 郑桂秀给女儿取名“萌珠” , 意为掌上明珠 。
而郑桂秀的丈夫左长林也体谅妻子的辛苦付出 , 让女儿随母姓 。 郑萌珠从小便受到了周围很多人的关注 , 所幸的是她身体的所有指标都很健康 , 很少生病 , 智力发育也与常人无异 , 两岁就能哼一哼小儿歌了 。
文章图片
郑萌珠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来历 , 她也从不避讳 , 反而是非常感谢能让她拥有生命的张丽珠教授 。 有父母细心的教导和良好的引导 , 她也立志为中国的医学技术做贡献 。 2009年 , 郑萌珠考上了大学 , 毕业之后 , 她就去了她出生的地方 , 成为北医三院的工作人员 。
多年来 , 她一直致力于宣传和发展中国“试管婴儿”的事例 , 希望有更多像父母那样的人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 到如今 , 已经32年过去 , 郑萌珠也顺顺利利结婚生子 , 有意思的是 , 郑萌珠的这个孩子也是一个“试管婴儿” 。
文章图片
【历史惟鉴|如今已32岁了,她和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国首例“试管婴儿”】2019年4月15日8时34分 , 郑萌珠的小男婴接下了母亲的接力棒 , 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 这又是中国科学技术一大标志性的进步 。 就像他当初的母亲那样 , 人们也在这个小男婴身上投去了很多关注 , 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 成为一名国家栋梁之才 。
推荐阅读
- 还记得走4公里上学的“冰花男孩”吗?如今变化太大,已经认不出
- 刚出生就获得全世界关注的巨婴,如今怎么样?网友:还好回归正常
-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武宁县第二幼儿园全体教师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
- 刚出生体重14.5斤,如今37年过去了,“巨婴宝宝”过的如何
- 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这样带娃更健康
- 生二胎时将女儿拴在医院凳子上,如今又要第三胎,网友:孩子可怜
- “娃都生完了,你还掏?”丈夫怒斥男医生,没过一会却被“打脸”
- 为何养老这么难?独生子养4个老人,小时候饱受宠爱,如今就惨了
- 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儿童能用吗?
- 生二胎时,老大栓在医院凳子上,如今准备生三胎,不知哪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