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琼|黎琼:一辈子学做教师

_原题为 黎琼:一辈子学做教师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黎琼一直记得1978年的那个夏天 , 高考落榜的消息如同重锤一样砸在她的心上 , 一夜未眠后的那个早上 , 母校教师告诉她:可以去当一名代课教师 。 这个好消息让黎琼从大悲转向大喜 , 那一夜 , 她又无眠 。
当晨星再次闪烁时 , 年仅16岁的黎琼便踏上了前往学校的路 ,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 , 这条路将是她终身为之牵挂、为之奉献的教育之路 。
退而不休 , 做“一辈子”教师
尽管初上讲台难免有些窘态 , 但几个月下来 , 黎琼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 恰逢当年教师队伍缺编 , 她立即报名应考 。 一个月后 , 黎琼收到一份正式教师录取通知书 。 学生和讲台带给她满足与快乐 , 那时的黎琼深信 , 未来可期 。
黎琼知道 , 要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 只有不断学习 。 在老校长的建议下 , 黎琼开始收听“四川广播学校”的课程 , 挤出时间听同事的随堂课 , 并开始了中师函授学习 。 三年的勤学苦练 , 不仅让黎琼初尝了被人认可的欢愉 , 更是成为涪城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表演队”的一员 。 当时的表演队就是练兵场 , “冬练三九 , 夏练三伏” , 琢琢磨磨的12年研课时光 , 扎扎实实的12年乡村教育探索 , 让黎琼练出了一身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 , 同时也促使她不断思考: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凭着过硬的本领 , 1997年9月黎琼被评为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 2000年9月 , 黎琼被绵阳市实验小学作为人才引进 , 成为绵阳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先锋队的排头兵 。
【黎琼|黎琼:一辈子学做教师】时光荏苒 , 2017年5月黎琼退休了 。 校外的培训机构和私立学校纷纷抛出橄榄枝 , 欲以高薪聘请黎琼坐镇指导学校教学研究工作 。 可时至今日 , 黎琼依然站在绵阳市实验小学的三尺讲台上 。 虽然退休 , 但黎琼早已下定决心 , 要把自己的“关门弟子”亲手送入理想的中学 。 于是 , 黎琼便成了实验小学一名退而不休的“救火队员” , 为外调的老师顶岗上课 , 为休产假的老师顶岗上课……她总是毫不犹豫拍着胸脯说:“学校有困难 , 我义不容辞!”
从一名“代课教师”开始走上讲台 , 到一名“代课教师”依旧坚守讲台 。 黎琼说 , 只要教育需要她 , 孩子需要她 , 教师成长需要她 , 她可以做“一辈子”教师 , 做永远的教师……
领航研修 , 一辈子“学做”教师
2015年9月 , 绵阳市实验小学学术厅里 , 实小协作体的所有语文教师齐坐一堂 , 迎来了最特别的开学第一节研讨课 , 临近退休的黎琼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一课《绿叶的梦》 。 她与孩子们一起进行“背着、扛着、奔跑、欢呼……”这一系列动词的表演体验 , 根据“把各种形状的绿叶……制成标本一一陈列”进行补充性猜想 。 课堂上 , 黎琼时时用精巧的教学语言黏住孩子的心 , 处处撩动孩子敏锐的生活感悟力 , 悄悄顺导着孩子浓浓的情感体验 , 走进温润的“文心” 。
触发 , 方知“文心”味;浸染 , 可通“文心”感 。 黎琼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说 , 她的语文教学经验都是从一个个最简单的故事积累出来的: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
每当围坐在黎琼身旁听她讲那些“学做教师”的依依往事 , 青年教师总是会被激励着、点燃着 , 相信着: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我刚到先锋路小学不到一个月 , 就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赛课 , 还获得第一名 。 可学习经历上的欠缺 , 让我明白必须弥补 。 我开始系统学习教育理论 , 一边带孩子 , 一边积极复习 , 参加成人自考和学历培训 , 三年时间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和‘行政管理’双专科学历 。 ”黎琼说 。
后来 , 黎琼更是专心研读《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专著 , 记录学习笔记 , 借鉴名师的育人方法 , 天天坚持记录教育教学中的金点子 。 每学期坚持将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时在语文组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 , 引领每位教师都来展示自己的亮点 。
这种“草根培训”很接地气 , 教师都很受益 。 后来的研训活动又发展为“年级组的对接交流”“区域教师分享会” , 乃至最后成为面向全市开放的经验交流活动 。 每学期初 , 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都为能参加这样一场分享盛会而期待着 。
在黎琼的带头下 , 以实小为龙头 , 相邻的6所城市和农村学校正式组建了“片区协作研修共同体” 。 黎琼一边指导青年教师研读《备课的变革》和《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等系列丛书 , 一边和他们一起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心得 , 并根据所在团队的师资水平 , 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 。
“虽然我已年逾五旬 , 但依然激情满怀 , 因为我发现 , 在引导他人学习中 , 我居然成了常常被点燃的那个人 , 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 ”黎琼笑言 。
信手拈来的教育智慧 , 矢志不渝的教育情结 , 无不伴着黎琼青灯下“学做教师”的辛劳 。 2016年 , 《四川教育》编辑部对黎琼的教学风格进行总结——活·启·灵·真 , 以一缕墨香 , 定格下她一生最质朴、最美的教育追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