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里孩子犯错是讲道理还是打他
我得先跟你承认一件事,我打过自己的孩子。在我记忆里,我一共打过暖暖两次。一次是暖暖两岁的时候,那时候她正处在探索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我带她去朋友家做客,她执意要用手指捅电源插座,我就趁她伸手,抓起她的小胖手,啪啪啪打了好几下。
暖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我看了特别心疼。于是,我把她抱起来,揉揉她的小胖手说:“妈妈打疼了,对吗?但是你如果摸电门,会比这疼得多,还有可能会被电死。”
“知道死是什么感觉吗?就是特别疼,然后还要一个人去黑黑的地方,妈妈也不在。
你使劲的叫妈妈,妈妈也听不到,也没人回应你。”
暖暖抽噎着,把小手递给我让我吹吹。
当妈的怎么能不心疼孩子,但我也不后悔揍了她,事关她的安全,我只能这么做。
而且效果很明显,暖暖再也没有摸过插座。
还有一次是两年前,我工作完回家时,暖姥姥跟我告状,说暖暖拿手机看动画片看了好久,不让看就大哭大闹,拿她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我走过去跟暖暖说:“暖暖,你已经看了很久了,看完这一集咱们就不看了好吗?”暖暖大声说:“不要!我要看好多集!”
我又说:“一直盯着这么小的屏幕看对眼睛不好,你不是最喜欢玩拼图吗?妈妈陪你玩拼图吧!”
暖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不要,我要看动画片!”这时,动画片刚好结束,我就伸手把手机拿走了。暖暖见手机被拿走,彻底不干了,一边哭闹,一边扑过来抢手机。
我说:“No,已经过了咱们约定的半小时很久了,今天真的不能再看了,妈妈说到做到。”暖暖见抢手机无望,生气地冲上来用力打了我几拳。我一看她打我,我也生气了,按住她揍了她屁股两下。暖暖愣了几秒,然后大哭起来。
我看着暖暖可怜巴巴的样子,也就没那么生气了。我跟暖暖说:“妈妈是大人,不可能打不过你。但是妈妈平时基本不打你,是因为妈妈舍不得打你,妈妈心疼你,不想让你疼。可你怎么就舍得打妈妈呢?妈妈也很疼啊。”暖暖愣了一下,又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妈妈,我再也不打你了。我也不要你疼。”然后我就把暖暖抱在怀里,揉揉她的小屁股,安慰她。晚上的时候,暖暖的情绪完全平复了下来,我就抱着她跟她讲道理,她也听进去了,还认真地跟我说:“我知道了,妈妈。”
我把打了暖暖的事讲出来,不是想说明孩子犯了错,就一定要打。而是想说,我们得知道为什么打孩子。每天在后台,有很多妈妈跟我倾诉“打孩子”的苦恼。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儿子犯错死犟的时候,真的特别生气,一个控制不住就把儿子给揍了。但是揍完之后又觉得后悔,怎么就不能跟孩子好好讲道理呢。
我不是鼓励大家要打孩子,但是家长也是人,可能会有偶尔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如果我们一时打了孩子,一定要意识到:打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有的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宣泄怒火,打完了,气消了,自己没事了,孩子却受到了惊吓,从此觉得爸爸/妈妈特别凶,但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打自己。这样的打,除了父母发泄了情绪,没有任何作用。打是惩罚,惩罚过后的沟通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被打,爸爸妈妈的用心是什么,以及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惩罚了你,就不爱你。
我在教育暖暖的路上,更多采用的是鼓励和讲道理的方式,即使暖暖不那么乖,我也更倾向于用“先通情,再达理”的方式来解决。
但当妈的都知道,跟孩子相处的日子里,岁月静好只占一小部分,鸡飞狗跳才是主旋律。有些时候,只靠鼓励和讲道理,无法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有多紧急、危险、严重,那么我们拍在孩子屁股上的这一巴掌,可能就会让孩子迅速意识到“原来这件事对我和妈妈都很重要”。
我不推崇孩子犯了错打孩子,但我认同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话:“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他要形成一些东西,就是除了爱之外,还有一个敬和畏。
我们有时候在讲,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让他真的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干了,才是保护他。”
最后我要引用我在《高效能养育》中的一个观点:“打孩子就像是育儿路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堵墙,孩子们失控后,狠狠地撞到了墙上,可能会疼,会埋怨。但是别担心,每个聪明的孩子都会在下次撞到墙之前,优雅转弯,找到墙后父母的怀抱。不过千万别忘记,爱才是孩子寻路的指引。”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我的账号
用户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与我互动交流。
120万粉丝教育大V,北大妈妈,亲子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
■网友的回复
讲完道理再打。
■网友的回复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
情景一:
妈妈想要宝宝关了电视去洗澡,小家伙却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坐在电视机前。于是,妈妈提高了声音,继续下达指令。直到妈妈的声音都变了调,变成了一种怪异的吼声,小家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悠悠站起身走向洗漱间。再过些日子,即便妈妈对着宝宝吼叫,他也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跟妈妈顶上一句:「我不洗澡,我要看电视!」非要妈妈巴掌相向,小家伙才会哭哭啼啼听从指令。
情景二:
奇奇 3 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 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棍棒教育」的弊端,但是当宝宝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我们很容易被惩罚最初「卓有成效」的假象所迷惑,继而在改变宝宝行为的「斗争」中陷入惩罚的怪圈。而事后我们却会沮丧地发现,惩罚终究还是无济于事。这就跟我们看恐怖片似的,看多了,再多恐怖的电影都吓不住我们了。实际上,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即便这种刺激最初带给我们很强烈的震撼,刺激多了,我们就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给它以格外的关注,所以有「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熟视无睹」一类的生理反应。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网友的回复
最近一段6岁小姑娘被打后,哭着跟妈妈讲道理的视频爆红网络,网友表示:我6岁只会哭,现在小孩6岁就会跟你讲道理。
6岁小姑娘挨打后哭着跟妈妈讲道理 长篇大论有理有据 - 萌宝 - 腾讯视频https://v.qq.com/x/cover/wjzyx319qqssemv/f0377586b3b.html
视频对话不是很清晰,小编特意整理了文字版:
女儿:妈妈,你把我养了这么大,还打我,是可以,每次打我的时候都是很重的打,我的腿都疼死了,你打我的时候我都会哭,你是不是很想让我哭?我哭了你就开心了是不是?
妈妈:不是,是因为我说了你都不听
女儿:但是,你说了我,如果你说了我不听,你也要好好说呀,也不能打人啊。
妈妈:那我知道了,下次不打了好不好?
女儿:好的。
妈妈:那说的时候你要听啊
女儿:恩,我跟你说啊,就是,你把我养成这么大了,还打我,还闹我,还在我耳边叫,你有什么道理啊。妈妈。
妈妈:恩。没道理,妈妈是错了。
女儿:妈妈,我跟你说啊,你在车上说,你今天不打我的,你还骗我,你还骗我,你想怎么样?妈妈?这段话是不是很接受不了?
妈妈:恩
女儿:恩,但是你要接受这些话,把他拍走。
妈妈:我拍走后,我经常看视频,然后看着看着我就知道你说的那些话。我就记在心里。
女儿:好的,但是妈妈,你看妹妹刚才都吓到了, 都不要你抱了,只要爸爸抱了,你看到这样子的情况下,我都不要你,妹妹嘛又不要你抱,2个人很不喜欢你,为什么呢?妹妹嘛,看到你每天打我,我嘛有点伤心了, 我都没有原谅你。
妈妈:那你什么时候原谅我
女儿:要很久很久到明天我才原谅你,明天!
妈妈:那我要不要走掉?要爸爸来陪你?
女儿:不用,不用走掉,但是你要把他记录下来。
妈妈:我记录下来了
女儿:还有些话没跟你说呢。
妈妈:你全部说完,我都听着
女儿:你看你这么像个女仆和女巫,你们2个人都这么像,能不能安静一下,让我失望了一下还,你想让我怎么样?
妈妈:我想让你乖乖的睡觉
女儿:但是,你也不能这么凶的跟我说啊。我跟你说啊,好好的,陪我长大,长到6岁,长到6岁了你还打我,打我打我,打到我几岁为止?你想要我让干什么?
看完后,小编觉得,小孩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这话没错。不听话就不能好好说,一定要打?
打会训练出孩子本能:暴力倾向
在一次教育讲座中,一个教育专家曾经分享了一段他童年的往事。他说他就是被妈妈打大的,犯了任何错误,都是要打。打完了事情就结束了。直到成年后,他对于犯错误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打!
这种本能即使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也很难完全消失。只是通过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且付出很大的努力,这种本能基本上不会表现出来。
当我们知道责打或者惩罚不是对待犯错误孩子的正确处理方式时,我们开始探索一个积极的引导模式——把错误看成一次亲子共同学习的机会。、
犯错后,我们要让孩子学会3件事:1、 承认错误—学会原谅与自我原谅。
我们知道承认错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那时基于“如果承认了,就将面临重大惩罚!”的错误认知。所以,如果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举个例子,当孩子把拼图拼错了一块,你是不是本能的试图引导他:“你再看看,是这么拼的吗?”,孩子反应过来时,就会说“哎呀,对啊,我放错地方了!”这个错误,你不认为有什么,他也不认为有什么。基于你的引导,孩子会大方的承认错误。
但在另一件事情上,你可能就不那么nice了。孩子吃饭,饭勺永不利索把饭吃的到处都是,甚至开始玩起来了,你一急,脱口而出“再不好好吃,晚上就要饿肚子了!”
你觉得孩子的得到的信号是什么?——必定是,在吃饭这件事上,我做的不好!妈妈总是发脾气。因为他的探索行为都被被批评。久而久之,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吃饭了。
2、 和好——学会爱与尊重。
同样,当你做错了一件事,比如对孩子说”你怎么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这样的话时,你有没有勇气道歉?如果你尝试着和孩子道歉,你会发现:孩子很容易就原谅。“爸爸,没关系。我原谅你了。”同时,因为你的道歉,他更愿意把玩具收拾好。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我担心你会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玩具,划破皮,甚至流血。所以我提醒你,把玩具收拾到箱子里,这样不仅你安全了,大家也都安全了。”
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来自妈妈的关心,然后是如果他把这件事情做好,不仅大家安全,通过他的努力,还能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力量,大家都能开心。正能量的力量,会积极的影响孩子,让他有归属感、有成就感。
3、 解决问题——学会思考、承担后果。
犯错直接面临的是,解决问题。孩子3岁以前,认知、行为能力都有限,父母应该协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收到箱子里吧。”这样的解决方式会比你站在一边,监督孩子收拾的效果好得多。
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暂时恐吓住孩子。而且孩子面临错误第一反应是害怕,而不是如何挽救和解决。
小宝宝尿裤子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每次小宝宝尿裤子了,你都告诉他“宝宝,你尿裤子了。下次尿裤子之前,请妈妈帮忙。”逐渐,他有尿意了就会喊你“妈妈!尿尿!帮忙!”
推荐阅读
- 中天北城项目规划的教育资源怎样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一个外地孕妇乘坐交通工具进了北京之后,在交通工具上生产,孩子有北京户口吗
- 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啥共同点
- 夫妻二人因为小事挣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最后向已经年满二岁的孩子提出援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咋做
- 北京的较偏远区县(东西海三区之外)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是咋样的
- 2020年9月底一个人去北京玩7天,咋玩,女孩子,要不要报团,一个人住酒店会不会不安全
- 北京库学教育靠谱么骗子
- 原来,女孩子长大了是没有家的…?这是属于毒鸡汤吗
- 35岁,为了陪孩子在北京上小学,辞掉周边小城国有银行的工作,老公在北京国企,高级工程师,这个决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