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医生创新(关爱医务工作者②)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医生创新(关爱医务工作者②)。
核心阅读
如何支持医务工作者开拓创新?各地纷纷出台举措 。 通过课题和专项支持临床创新 , 保障科研经费 , 提供更高科研平台;为研究团队提供更灵活的资金使用和人才选用机制 , 为人才培养提供定制化方案;鼓励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临床领域科研应用 , 支持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 。
心内科副主任陈明龙:
支持临床创新
医患共同受益
来自武汉的患者桂老汉得了较严重的心脏病 , 由于病情复杂 , 当地医院做了两次针对性的消融手术 , 均告失败 。
性命攸关!桂老汉转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 由心外科团队开胸后 , 心内科团队在心脏表面进行了加强版的消融手术 , 手术取得了成功 。
今年6月10日 , 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陈明龙团队 , 凭“疑难复杂心律失常新型消融策略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 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这项成果通过消融手术 , 精准消除心律失常 , 6种手术方式写进全球指南 , 被国际同行广泛接受 。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 论文要写在病人身上 。 要解决疑难杂症 , 唯有临床创新 。 ”陈明龙告诉采访人员 , 桂老汉的手术就是一种技术创新 。
陈明龙介绍 , 疑难复杂手术讲究因病制宜 , 不搞“一刀切” 。 比如位于深部的位置有时够不到 , 除了将心脏暴露出来的直接方式 , 还可采取迂回方式;如果精准位置找不到 , 可先锁定大致区域 , 通过线性消融达到目的 。 这些技术创新 , 帮助医生和患者 , 用对心脏最小的损伤来实现最大的疗效 。
“好的医生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 ”陈明龙坦言 , 临床创新属于探索性、前沿性研究 , 没有先例可循 , 面临着高压力、高风险 。 在很多情况下 , 病人没有退路、医生更要全力以赴 。 在他的团队中 , “晚上比白天忙、周末比日常忙” , 常规工作以外的大量时间都泡在了临床研究、项目攻关上 。
2010年 , 陈明龙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人民医院“A类创新团队” , 获得连续3年、共计300万元的创新团队科研经费 , 去年又获评医院“511腾飞工程” , 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 。 近年来 , 团队还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 如“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省政府重大临床专项等 , 在获得数百万元科研经费的同时 , 也站上了更高的科研平台 。
“对临床创新的支持 , 是对医护人员技能精进、成长发展的关爱 , 医患双方都是获益者 。 ”陈明龙说 。
神经外科主任屈延:
资金支持到位
研究效率大增
“葛主任 , 病人术后3天恢复得挺好 , 已经恢复意识啦!”听到这 , 葛顺楠长出一口气 。 葛顺楠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 前不久 , 他指导镇安县医院为一名患者实施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 “该手术的成功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一次应用 , 目前我们正在7个医院对口帮扶的健康扶贫县进行经验推广 。 ”
颅脑损伤 , 开颅、内镜、穿刺三种手术方式哪种效果最好?2015年 ,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屈延针对这一课题成立了研究团队 ,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脑出血远期预后的影响 , 葛顺楠就是研究团队的一员 。
屈延介绍 , “这个临床研究要有足够的有效病例数量支撑 , 为了得到有效病例数据 , 研究团队要对病人随访 , 收集术后病人的各项数据 , 仅此一项工作 , 就让人耗尽心力 。 ”
“部分病人还需要来院复查 , 路费、住宿费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 ”屈延说 , “刚开始的4年里有效病例只有200多个 , 有一年只有十几个 , 研究进展一直受影响 。 ”
起码路费得给病人报销吧?临床研究需要灵活的资金使用 , 一缺资金、二缺人手 , 都是难题 。
2018年 , 唐都医院修订了《医院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 设立4项人才资助基金 。 屈延的研究团队获得了200万元的研究经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