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蒙古帝国在西征时为何能够无往不胜?这四点原因最重要

引言
作为一个差点统一了全世界的帝国 , 蒙古帝国实力自然不用小觑 。但是 , 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 , 军队总数的数量通常很少 , 在欧洲战场上从未超过十五万人 , 在最多的时候 , 也没有超过二十万 , 而单次作战的人数则更少 。然而 , 他们基本上每次都能够战无不胜 , 打的欧洲人是闻风丧胆 。那么 , 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有何秘诀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
蒙古|蒙古帝国在西征时为何能够无往不胜?这四点原因最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东西方军队作战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 , 讲究的是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等 , 受这种思维的影响 , 在他们的作战方式上 , 也讲究的是严密的分工 , 在作战的过程中 , 他们会先将军队排成密集的方阵 , 而后再对敌军发起进攻 , 这些方阵是由步、骑、弓箭等诸兵种组合而成 。
而东方的军队与西方军队则有很大的不同 , 他们在作战时 , 队形并没有那么完整 , 讲究的是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 , 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 东方军队的作战方式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 也就是所谓的“诡道” 。在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 , 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 , 如果和罗马帝国或者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方阵相遇 , 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的话 , 东方军队的胜算其实是不大的 。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 , 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 , 注重的是突出正面攻击力和防护力 。以马其顿步兵方阵为例 , 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组成 , 然后排成20排以上 , 穿着厚厚的铠甲 , 手握长枪 , 越往后排 , 枪越长 , 架在前排步兵的肩膀上 , 在方阵的正面真真形成了“从枪如林” 。
蒙古|蒙古帝国在西征时为何能够无往不胜?这四点原因最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马其顿方阵
在方阵的后面 , 则通常是由奴隶跟随 , 一方面是做后勤和护理工作 , 另一方面是由标枪手不停地向对方投掷标枪 。这个方阵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冲击力强 , 正面作战能力强 , 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东方军队所不能比的 。但它的弱点也十分突出:队伍的转动是极为不便的 , 必须时刻保持队形的完整 。
但遗憾的是 , 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 , 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 ,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来没有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接触过 。唯一可能的机会 , 因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病逝而丧失 。否则 , 我们极有可能了解到在冷兵器时代 , 东西方军队的战斗力孰弱孰强 。
二 , 蒙古人特有的战术
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后 , 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 。一开始 , 蒙古军队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 , 很少使用步兵 。但在中原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 , 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 。很快 , 蒙古人从中原的军队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 , 他们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作战方式 , 并且学会使用汉族的攻城利器——火药和抛石机等 。
在战术方面 , 蒙古人特别注重的是部队的机动性 , 主要是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的战术特征 。所以 , 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性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的大规模机动 , 使敌人很难预料到他们将要干什么 , 从哪儿发动攻击 。
在与敌人作战时 , 蒙古人很少采用单纯的正面冲击 。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先派出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 , 等受到攻击后便后撤 , 坚决不与对方纠缠 。这样几番下来 , 等到追击他们的敌军逐渐疲惫不堪时 , 这时埋伏在四周的蒙古骑兵精锐则在一阵密集的箭雨过后蜂拥而来 , 对着敌人发起攻击 。这种战术 , 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 , 蒙古人都用过 , 而且是屡试不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