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乘风破浪的中国第一女帝,光芒背后尽是辛酸

太子|乘风破浪的中国第一女帝,光芒背后尽是辛酸
文章图片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 , 从"资治"的标准评断说 , 要数中国历史上的"治世" , 不能不提到"贞观" , 但"贞观"的光明背后藏着黑暗 , 与周初的"成康之治"或汉初的"文景之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取得政权的方式并不正当 。
"玄武门之变"很严重 , 因为冒犯了中国社会和文化最基本的人伦信念 。 在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原来的太子--他的哥哥李建成 , 还有他的弟弟齐王李元吉 。 还不止如此 , 他还逼他爸爸--创建唐朝的李渊退位 , 将皇帝大权交给了他 。 表面上看是李渊自愿去做太上皇 , 但实际上 , 李渊退位是和"玄武门之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
太子|乘风破浪的中国第一女帝,光芒背后尽是辛酸
文章图片

今人绘画作品《玄武门之变》
如此心狠手辣取得大权 , 连爸爸都怕他而将皇位让出来 , 李世民当然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 其中一个代价是他的统治会一直面对合法性的挑战 。 在这方面 , 李世民有一个聪明的安排 , 就是将魏徵推到前面 , 让大家不时地看到魏徵做了什么、听到魏徵说了什么 。 魏徵做的、说的都是反对李世民这个皇帝 , 而且经常以很不客气--别说皇帝 , 就连一般人都不见得能忍耐--的方式表示反对 。
但皇帝都忍下来了 , 多少次可以动用皇权惩罚魏徵的冒犯 , 更可以轻易将魏徵屏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 李世民都没这样做 。 其中一个潜在的理由正在于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 , 李世民竟然不只能容魏徵 , 还能重用魏徵 , 显现了他将公义置于私利私怨上的态度 , 也连带表示了发动"玄武门之变"不是为了私怨 , 而是为了李氏王朝的前途与天下子民的福祉 。
太子|乘风破浪的中国第一女帝,光芒背后尽是辛酸
文章图片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中的李世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接着记录、分析了"玄武门之变"的严重后遗症 , 不只影响了唐太宗一朝 , 而且延续贯穿了初唐的政治 。 那就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 有了这样的先例 , 李世民可以用非制度性的手段 , 将权力从父亲手中夺来 , 那么等到李世民当皇帝了 , 要如何保证自己的儿子 , 尤其是已经取得太子身份的儿子不会有样学样 , 发动政变把自己踢下去当没有实权的太上皇?
还不只如此 , 李世民可以发动政变除掉自己的哥哥--原本的太子 , 这个先例又使得后来当太子的必定感到高度不安 , 如何相信自己的诸弟不会也有样学样 , 发动政变以武力强取太子地位?
女主称制掌权 , 大臣内心接受女皇帝吗?
皇帝担心太子逼退 , 太子担心弟弟们心有不甘在背后暗算 , 这样的心理因素笼罩着初唐的王朝政治 。 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 , 但同母弟弟魏王李泰却没有甘心接受这个安排 , 持续培植自身的实力 , 不断逼压李承乾 。 兄弟相争愈演愈烈 , 李承乾担心父亲受李泰影响而废黜自己的太子身份 , 于是动用了暗杀和密谋抢夺皇位的种种手段 , 结果都失败了 , 反而导致自己被废为庶人 。 因为两兄弟争得太厉害 , 皇帝只好转而立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当太子 , 即后来的唐高宗 。
高宗先立了李忠 , 后来又立李贤为太子 , 但两个都被废了 。 唐中宗立过的太子李重俊被杀了 , 唐玄宗立过的太子李瑛被杀了 。 从这几个例子看得出来 , 初唐在皇朝内部经历了严重的继承问题 , 以至于无法像隋朝那样一创立就进行许多建设 。
初唐的历史重心 , 一部分在接续隋代的前例 , 将源自北朝的重要制度扩张到南方并修订得更完整;另一部分则在权力继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纷扰 。 太宗一朝经历了李承乾和李泰的激烈政治斗争 , 才由李治即位 。 然后高宗朝又出现武则天的动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