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丰财经|久之洋:国内军工信息化领域的少数企业之一( 二 )


巨丰财经|久之洋:国内军工信息化领域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文插图

军用产品往往以国家为单位实施产品与技术垄断 , 尤其是各技术领先国对军用产品和技术高度保密 。 因此 , 国际军用红外热像仪产品市场呈现出以国家为主体的垄断竞争形态 , 本质上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延伸 。
民用领域也保持着很快的增速 , 增长幅度远大于军用领域 。 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的红外热像仪市场调查报告 , 2014年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规模达到31.07亿美元 , 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56.01美元 , 民用红外热像仪的销售金额复合增长率为10.00% 。
巨丰财经|久之洋:国内军工信息化领域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文插图
市场竞争格局:
国际军用市场上 , 行业竞争主体集中在美、英、法、德、日和以色列等国 。 其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研优势保持领先 , 在国际军品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的相关企业在各自特定领域保持相对优势 。
据 Maxtech International 统计 , 2014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前10大供应商中 , 美国厂商共占7席 。 其中排名前3位的美国Lockheed Martin 公司、Raytheon公司、L-3公司占据了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45%以上的份额 。
国际民用市场上 , 目前北美市场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红外热像产品份额 , 欧洲、亚洲市场则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民用领域竞争实力最强的业内公司为美国 FLIR 公司 , 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第一台民用红外热像仪 , 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红外热像仪产品供应商 。 根据 Maxtech International 统计 , 2014年该公司占据了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40%的份额 , 其中测温类红外热像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1% 。
国内红外热像仪产品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对华出口的国外红外热像仪产品企业、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和红外热像仪产品生产企企业 。 目前国外红外热像仪产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有美国FLIR、FLUKE 等 。 国内从事红外热像仪产品研制的科研院所及高校主要有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 。 国内红外装备制造公司包括高德红外、、飒特红外、、、以及各军工集团旗下的科研生产单位等 。
巨丰财经|久之洋:国内军工信息化领域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文插图
激光测距领域 ,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 , 目前世界范围内激光测距类产品已经完成了“手持式、脚架式、潜望式、坦克/装甲/水面舰载、潜艇潜望、高炮、机载、机场测云、导弹和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航天器载”等约十三类 400 多个品种和型号 。 随着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和 OPO技术的出现 , 激光测距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 已广泛用于各种光电系统或武器制导中 。
民用用途中 , 激光测距仪可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环境、建筑、地质、警务、消防、航海、铁路、农业、林业、房地产、休闲/户外等民用领域 。 主要应用方向有运动物体位置监控、装卸装配定位、料位液位的测量、超大物体几何计量、车辆激光测速、车辆超限检测、货车超限检测、货车体积测量、铁轨障碍物检测、地图构建等 。
我国激光测距仪行业起步较晚 , 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 行业内的主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积极的市场培育和开拓 。 在国家政策鼓励及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因素刺激下 , 军用和民用激光测距仪行业发展迅速 。 久之洋的激光测距仪主要有四类 。
根据 QY Research 发布的《2017年中国激光测距仪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16年全球激光测距仪的总产值为1426.46 百万美元 , 预测2022年将达2129.49百万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6.91% 。 2016年全球激光测距仪总产值量为375.38万台 , 预测2022年将达到 700.49万台 , 2016-2022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9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