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一揽子利好!央地多措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获悉 , 有关部门和地方正酝酿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投融资举措 , 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包括提供千万至数亿元的财政项目资金 , 大幅增加信贷、保险等中长期资金支持等 , 产业引导基金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速集结 。 业内预计 , 在多方加码投资系列利好下 , 未来五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 , 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
央地加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四季度伊始 , 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迎来密集开工 。 10月17日 , 安徽省第十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举行 , 220个项目集中开工 , 总投资1159.4亿元 ,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84个 , 占比超过三成 , 总投资403.5亿元 。 10月16日 , 重庆江津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 81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07亿元 ,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7个 。 山西日前聚焦六新项目 , 围绕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开工项目435个 , 计划总投资1986亿元 。
项目加快开工的背后 , 是多方集中发力 , 加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9月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 将有效推动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聚集 。
地方上 , 9月28日 , 广东举行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闻发布会 , 明确布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针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等领域给予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支持保障 。 山东日前提出 , 力争到2021年培育认定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 另外 , 深圳、天津、宁波等地也展开相关布局 。
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好、后劲强 , 前三季度在制造业整体投资同比下降6.5%的状况下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9.3% , 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了21.2%和9.3% 。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表示 ,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 , 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面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领域 , 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代表产业链升级大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
多路资金加速涌入
一揽子政策利好下 , 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投融资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 财政支持方面 , 深圳日前下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第三批新兴产业扶持计划 , 计划项目合计118个 , 涉及政府资助资金总额12649万元 。 新疆设立2000万元自治区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 , 对13个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 江苏省财政厅下达2020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6.88亿元 ,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41个重点项目 。
金融业支持力度也将加大 。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表示 ,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大幅增加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 。 广西、安徽等地银保监局近日均明确 , 从银行信贷、保险等多方面入手 ,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 。
直接融资支持方面 , 产业投资基金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 9月28日 , 众邦基金联合长江产业基金设立了100亿规模的长江卓尔产业投资基金 , 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中国石化也成立50亿元基金 , 投资布局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 ,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
采访人员从清科研究中心获悉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我国已设立的产业类引导基金数量达到1042支 , 已到位规模3.01万亿元 , 主要围绕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 创投类政府引导基金数量达到507支 , 已到位规模0.64万亿元 , 主要围绕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 尤其针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 。
多元融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新兴产业|一揽子利好!央地多措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业内指出 ,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快 , 对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的融资需求期限长 , 需进一步完善多元融资渠道 。
范若滢表示 , 一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不匹配 , 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 另一方面 , 创投市场发展不够规范、成熟 , 我国创投资本存在明显的短期逐利特点 。 此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仍不够完善 , 这导致前期我国大量国内新经济公司选择到境外上市进行融资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副所长周游表示 , 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难以满足新的投资模式需求 ,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 在投资政策上 , 积极实行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变动 , 同时规范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 , 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 , 拓宽融资来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