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米阳光|“漫谈”:在「朋友圈」混迹的那些年
本文插图
?「有趣才是交友的前提 , 而非有用 , 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搞错了 。 」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艺子
1.
细细想来 , 「朋友圈」也算是与我相伴了挺长一段时间 。
虽然 , 我发朋友圈经常是选择「部分可见」 , 有时甚至是「仅自己可见」 。
要说那时为什么这样做 , 究其原因 , 无非是想给人留下个好印象 。 或者 , 希望表现出自己想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样子 。 说白了 , 就是装样子给别人看 , 给朋友、家人 , 以及同事 。
不排除 , 这里面有虚荣心的部分 。
尤其是 , 当一个个「与我相关」 , 点赞、评论 , 而且其中还有几个是自己在意的人 , 这种感觉是美好的 , 是幸福的 , 是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
当然 , 也有不快的时刻 。 比如某个不知趣的人在评论区胡说八道 , 挑三拣四 , 各种挑刺 , 讽刺、挖苦什么的 。
面对这样的评论 , 这样的人 , 当时真恨不得将他拉黑 。
但是 , 理智战胜了冲动 , 而且还不至于迷失 。
幸运的是 , 我的朋友圈这样的人并不存在 。 有部分是我主动屏蔽的 , 还有部分是屏蔽了我的 。 说到底 , 这是个双向选择 。 好就好在这里 , 屏蔽的人往往不会主动过问 , 屏蔽了自己的人自己也不会太过于在意 。
这只是个朋友圈而已 , 不是吗?
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 自尊心和要脸 , 自然是需要的 。
那个谁不是说 , 人的需求有七大点 , 其中一点便是尊重的需要 。
而尊重的前提是什么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 , 那你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
相互尊重 , 才能赢得尊重 。 不是吗?
不过这样一来 , 似乎就没办法做到随心所欲的表达了 , 而且让表达变得拘束了起来 , 甚至变得认真、变得格外在乎 。 而这与我的本性是相冲突的 。 我是渴望自由的人啊 。
那么 ,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2.
是的 。
在度过了一段相对美好而舒适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中 , 我没有迷失 , 反而因此变得焦虑 , 变得有点不像自己了 。
那种感觉很多人都会有吧?
开始自己只是假装 , 然后享受到假装带来的“好处”之后 , 便开始追求“利益最大化” 。 于是 , 各种伪装 , 各种用心良苦 , 各种小心翼翼 , 以及各种紧张兮兮 。
被夸了 , 自然是开心的 。 被点赞 , 自然是再美好不过了 。 被认可 , 哦 , 这感觉真舒服 , 舒服极了 。 甚至 , 感觉到飘了……
可是 , 这一切是属于另一个人的 , 并非是真实的自己所获得的 。 尽管从某个角度而言是自己塑造了他 , 成就了他 , 但自己终究不是他 。 不是吗?
看着那被美颜过的照片 。 以及那精彩得不像生活的精致 。 还有那不知从何处搬来的句子 , 甚至都没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 只是感觉很了不起的样子 , 就放上去了 。
这一切是多么虚伪 , 多么的假啊!
不过 , 也并不总是这样 , 毕竟当大家都开始竞相模仿的时候 , 这种优势 , 这种满足感 , 这种种的美好感受 , 便开始在无形的比较中渐渐失去了其份量了 。
“利益最大化” , 不 , 以我个人有限的圈子 , 且不怎么爱社交的人 , 尽头很快就会到了 。 甚至 , 还没等到尽头 , 就半路夭折了 。
究其原因 , 只要在现实中见一面 , 在生活中稍稍接触片刻 , 以及从彼此的交流中洽谈几句 , 那脆弱的伪装便不攻自破 。
当然 , 也还是会有不知情的观众 。 只是这些人 , 于自己而言 , 其份量能有多重呢?就像旁人羡慕的目光 , 相较于朋友的夸奖 , 家人的认可 , 以及长辈的关心 , 陌生人终究只是陌生人而已 , 但凡对方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 同样他们也会走开的 。
推荐阅读
- 幼师|“理想型女友”职业排行,幼师成了最后一名,榜首有点让人意外!
- 大爷|钓鱼人的胆子有多大?夜钓坟墓旁都是小儿科,最后两大爷是真胆大
- 翡翠|仅4公斤重的木那原石,还没开切就不被看好,最后飘花成品一堆!
- 绒毛|喷水别喷3类花,遇水烂叶又烂芯,最后剩个空盆
- 沅子|你养的多肉,没有果冻色可能就只差了,最后一个步骤
- 医药费|女子11小时染发2次,最后头发竟成这样!还被理发师嘲笑?
- 金枝玉叶|养金枝玉叶盆景,满足3个要点,长成传家宝,最后一点很关键
- 留学生|和领导关系好的人,最后怎么了?同事透露:结果升职加薪却没他份
- |一个人混到最后,却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这算是失败吗?
- |员工离职前做完最后的工作,同事们的举动暴露了职场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