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了不起的创变者 | 讯飞上云的幕后「规划师」

10月23日 , 科大讯飞一年一度的全球1024开发者节 , 在安徽合肥召开 。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于继栋走上舞台 , 发布了讯飞开放平台新品——讯飞AI云 , 并回顾了“讯飞开放平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
云计算|了不起的创变者 | 讯飞上云的幕后「规划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十年前 , 于继栋深思熟虑 , 坚持推动业务“上云” 。而十年来 , 他将讯飞的众多AI能力逐步迁移至云端 , 并让这些能力得到变现 。
作为掌舵整个讯飞开放平台业务的掌门人 , 于继栋常常自谦:“我只是一名程序员” 。而十年来 , 这位“程序员”与讯飞开放平台一起 , 迎接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
站在十年后的今天 , 于继栋说 , 如果能回到十年前 , 他仍然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人工智能是一项深远的技术 , 过去的十年 , 可能是历史的必然 。”
讯飞上云
时间倒回到2010年 。
那一年 , 苹果发布了一代机皇iPhone 4 , 三星发布了旗下首款安卓手机Galaxy S , 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自此拉开序幕 。
而在国内 , PC互联网时代的格局初现 , BAT的概念刚刚被提出 。但在整个IT产业 , 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科大讯飞 , 这家安徽合肥的本土科技企业 。
那时 , 科大讯飞的定位 , 是一家“语音技术提供商” 。在语音技术上 , 讯飞拥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不错的业内口碑 。但在公众眼中 , 这家企业的存在感却几乎为0 。
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 。讯飞是一家技术提供商 , 只输出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需要集成商整合成解决方案 , 再包装成产品 , 最后服务到客户 。从讯飞到客户 , 产业链条冗长 。这让讯飞往往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 很难获得客户的直接反馈 , 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也受到了拖累 。
当时 , 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 , 谷歌推出了语音搜索的新玩法 , 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起云涌也让于继栋心动不已 。他意识到 , 讯飞也应该跳出单纯技术输出的圈子 , 开始做商品与服务 。
这一设想 , 在讯飞内部迅速引起了大量讨论 , 反对之声也不少见——“本来可以卖钱的技术 , 为什么让别人拿去免费用?”但最终 , 讯飞决策层还是决定 , 面对未来的互联网时代 , 讯飞有必要推出新的模式 。他们要将讯飞的AI能力 , 复制到云上 。
于是 , 在2010年10月28日 , 讯飞发布了两款至今影响深远的产品 。一款是C端用户熟知的讯飞输入法 , 另一款则是讯飞输入法的底层平台、讯飞开放平台的前身——讯飞语音云 。
十年时间过去 , 这两款产品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 。如今 , 它们已经成为了科大讯飞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品牌 。
等待春天
讯飞语音云一经发布 , 便迅速获得业界好评 。
于继栋回忆 , 当时科大讯飞的股票连续十几天涨停 , 短时间内股价出现三倍增长 。而他的团队、资源也在急剧扩充 。早期 , 语音云只有几台服务器 , 而不到两年时间 , 他们就扩充了近千台服务器 。
当时 , 语音服务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2011年 , 苹果发布了一代经典iPhone 4s , 其搭载的语音助理服务Siri迅速成为行业与用户的新宠 。一夜之间 , 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将语音助理功能提上议程 。但这一功能并非手机厂商强项 。而刚刚开放语音云平台的科大讯飞 , 则成为了手机厂商们的首选 。
“2011之后那两年 , 我们发展得还不错 。”于继栋回忆 。但挑战 , 也在这时到来 。
与B端行业用户不同 , 手机用户的高峰使用时间是晚间9点 。海量的语音接入 , 常常会引发系统故障 , 甚至服务崩溃 。而于继栋的团队也习惯了在深夜加班应对挑战 。
直到2013年 , 语音云服务才进入稳定状态 。也正是在这两年的磨练期 , 讯飞的语音识别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 其语音识别准确率从60%+增长至9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