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证明“我爸是我爸”,治理奇葩证明要铲除土壤
近日 , 广东惠州的陈先生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一件烦心事:为了继承已故父亲的一笔存款 , 需要办理公证 , 但陈先生在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居委会来回跑了七八次 , 历时7个多月 , 还是没能拿到他父亲的存款 。在大半年里的时间里 , 陈先生多次奔波于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和居委会之间 , 但还是没能证明“我爸是我爸” , 父亲的存款始终无法取出 。 症结在哪儿呢?甲单位说需要乙单位的证明 , 乙单位说需要丙单位的证明 , 丙单位说需要丁单位的证明 , 丁单位又说需要甲单位的证明……就这样循环反复 , 当事人就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迷魂阵中 。
一纸证明常常让人发出一声浩叹 。 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 李克强总理就举出了几例经媒体曝光的“奇葩证明”:汽车被飓风刮倒的大树砸坏 , 需要找气象部门开具“风力气象证明”;去银行兑换破损钞票 , 需要找第三方开具“非被人为故意破坏”的证明……李克强总理说:“群众要办点事 , 不知跑多少腿、磨多少嘴 , 咱们能不能出台点硬措施 , 从制度上整治这些‘奇葩证明’?”正是因为奇葩证明对公民义务进行了不正当增加 , 实为扰民行为 ,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因无谓证明而带来的困扰 , 近年来针对奇葩证明 , 有关部门曾经进行过专项治理行动 。经过专项治理 , 但陈先生为何还有这种奇特遭遇?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接到陈先生反映的问题后 , 赴广东惠州实地督查 , 走访了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居委会等单位 , 发现该问题属实 。 这是否说明“奇葩证明”现象又有所抬头?问题也许还不是如此简单 。 陈先生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当陈先生应某单位要求到另一单位请求提供某种证明的时候 , 接待单位声称 , 此种证明已被上级机关确定为“不再出具的证明”之一 。 众所周知 , 在治理“奇葩证明”的过程中 , 一些部门特地明确不再出具某些证明 , 曾得到了舆论的好评 。 而陈先生的遭遇却凸显了一种尴尬:宣布不再出具某种证明 , 是否等于万事大吉?道理很简单 , 一个单位可以轻松地对上门办事的群众表示 , 上级机关已经明确 , 这个证明不再由我们出具 , 但对急待拿到证明的群众来说 , 这种表态只有向要求看到证明的单位说明才有意义 , 否则它对群众其实只意味着空跑了一趟而已 。甲单位说需要乙单位的证明 , 乙单位说这个证明不应由我出具 , 办事群众再回到甲单位 , 甲单位又说本部门规定非要有乙单位的证明不可……这种兜圈圈的现象 , 不禁让人困惑:这些部门和单位是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下工作吗?怎么看上去一个个都像“信息孤岛”?为了让办事的群众少跑腿少受折腾 , 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之间沟通一下真的就这么难吗?关于陈先生的遭遇 , 国务院督查组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陈先生所遇到的“循环证明”不是偶然现象 , 是基层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差 ,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 各部门遇到新情况首先想到的都是规避自身责任 ,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 。这一判断鞭辟入里 。 看来 , 并不是“奇葩证明”现象又有所抬头 , 而是这一现象根本就没有消失 , 因为滋生这一现象的土壤还未能铲除 。媒体报道 , 陈先生最后取到了存款 , 而且为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 惠州市已要求惠阳区对相关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 , 接下来 , 惠州市还将在全市举一反三 , 对类似问题进行梳理和排查 , 督促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很难说陈先生的遭遇就是个案 。 和群众打交道先问自己有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 , 是否真的将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 在所有公权力机构那里 , 类似警示必须时刻响起 。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阅读
- 成都全搜索|儿子生日,他再也无法赴约......
- "无法安葬的男生"案:殡仪馆减免10万元尸体保管费
- 拜登再添选举人票 特朗普首度暗示或无法连任
- 人间丨闹到连父母都无法落葬的亲兄弟
- 因“无法生存触发事件”65亿二级资本债一分不还
- 无耻造假—中国数学家证明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
- 报告显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依赖全方位照料
- 二〇年目睹之怪现状:布病感染者的健康证明
- 澎湃新闻|机主离世家属销号需证明是唯一继承人?营业厅这样回应
- 乔治葫芦娃|教育部最新通知, 专科生迎来坏消息, 将来无法读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