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丨下沟村的“高能”工程队
文章图片
□河南报业全媒体采访人员代珍珍
深秋时节 , 走进鲁山县尧山镇下沟村 , 天气格外清爽 , 几声鸡鸣在安静的村里回荡 。
吃罢早饭 , 下沟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民坐在圆桌旁 , 说起村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工:大家伙儿不搬砖 , 也不抹泥 , 专门在景区修滑道、建玻璃吊桥 , 人称“工程队” 。
“俺这工程队 , 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 , ‘高能’着呢!”王金民笑着说 。
第一个在尧山修旱滑的人
28年前 , 刚成家不久的王金志还在石人山景区(现尧山景区)经营着小生意 。 这一年 , 也是石人山景区开发的第一年 。
因为卖工艺品效益不好 , 加上结婚盖房 , 王金志说:“那时候很穷 。 ”
其实 , 穷的也是整个下沟村 。 下沟村四面环山 , 全村486人 , 耕地面积235亩 , 人均不足0.5亩 ,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 , 群众依靠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
不过 , 在1993年 , 下沟村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 。
这一年 , 王金志大着胆子接下了一个“大工程” 。 “领导说要在石人山的白牛城建滑道 , 坡度是28度到30度 。 ”虽然对修建游乐设施没有经验 , 但王金志说:“上级怎么安排 , 我们就怎么干 。 ”
“不陡的地方还好办 , 如果陡得很 , 就得用绳子系着树、拴着腰 , 拿钻在石壁上打眼儿、焊接 , 就像建人工天河红旗渠那样 。 ”王金志带着村里十来个人摸索着干了一年多 。
第二年 , 一条长188米的石头滑道在白牛城“面世” , 王金志成了下沟村修旱滑的第一个人 。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 , 王金志第二次去重渡沟建滑道只用了3个月 。 从2003年开始 , 王金志专门带人在景区修滑道 , 他说:“那时候算是找到了一条挣钱的门路 。 ”
跟着工程队走上脱贫路
啥叫“高能”工程队?王国兴有答案 。 55岁的他曾跟着王金志外出建滑道 , 后来自己带队 , 成为人们俗称的“包工头” 。
“说‘高’ , 是因为我们经常在高山上作业;说‘能’ , 是因为我们亲自修出了下沟人的致富路 。 ”王国兴笑道 。
50岁的牛桂山原来是村里的贫困群众 , 现在在王国兴的队里当小工 , 一天的工资是200元 , “我吃吃花花一年还能落下3万块左右 。 ”
2017年年底 , 牛桂山脱贫 。
“截至2019年年底 , 下沟村累计脱贫38户167人 , 未脱贫的只剩下4户4人 。 ”王金民说 , 通过外出承建工程 , 下沟村已经改变了原来的贫困面貌 。
下沟村人把滑道修到了全国
因为在新疆当过兵 , 27岁的王雍博喜欢穿一身军绿色衣服 。
王雍博说 , 这两年 , 景区的玻璃栈道基本饱和了 , 现在他们去各地主要修水滑和观景台 。
“海南、内蒙古、浙江、山西、江西……这些地方工程队都去过 。 ”已经退伍2年的王雍博跟着工程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 。
【|百名记者进百村丨下沟村的“高能”工程队】“工程队的特点是流动性强 。 ”王金民说 , 下沟村有9个工程队 , 每年出去干活的有200多人 , 这200多人修建了全国80%的滑道 。
提及村民收入 , 王金民显得很自豪:全村119户 , 有83辆小汽车 。
更让他高兴的是村里有几个工程队正在和韩国、泰国的景区洽谈生意 。 “下沟人要把滑道建到国外了 。 ”他说 。
采访手记
下沟村出了“高能”的工程队 。 和多数农民工相比 , 这个村子的工程队拥有差异化、专业化特质 。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浪潮中 , 小小的村落发展出了专门在景区修滑道、修玻璃吊桥的群体 , 他们另辟蹊径、做精做专 , 靠技术输出把外面的资金挖到“家里”来 。 恰是这差异化和专业化才让收益达到了最大化 。 如今的下沟村 , 90%以上的村民都盖起了小洋房 , 曾经沉寂落后的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
乡村名片
下沟村位于鲁山县尧山镇西南4公里 , 四面环山 。 全村共有119户486人 , 有2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 , 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 , 部分村民在周边景区、农家乐打工 。 截至2019年年底 , 下沟村没有脱贫的只剩下4户4人 。
推荐阅读
- 百度|AI公司百度能给港交所带来什么?
- 剩米饭别再炒了,试试这样做,比蛋炒饭好吃一百倍
- 春天来了教你几道好吃不油腻的家常菜,美味简单下饭,百吃不厌!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绝对超级下饭的家常菜,烹制简单,香味浓郁特别解馋,百吃不厌!
- 新冠疫苗|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并非百分百,接种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 细胞|“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两篇《自然》报道重大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 开胃、解馋的下饭菜,下酒又好香,家宴、百吃不厌待客必选
- 引进我国没人重视,如今3元一个,阳台种一棵,吃完一茬又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