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十三五”,这五年丨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

:原题为_经济日报|“十三五”,这五年丨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
自贸试验区在长三角地区实现全覆盖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实施统一企业登记“门槛” , 全国首个跨省域核准投资目录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线” , 上海杨浦与浙江台州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连日来 , 长三角一体化捷报频传 , 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 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 , 对于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一体化战略实施成果显现
以4%的国土面积、不到10%的人口 , 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 已具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 在此背景下 , 党中央从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高度出发 , 着手谋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
2018年11月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 2019年5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 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等方面 , 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
【经济日报|“十三五”,这五年丨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 , 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共识”全面转向“共建” , 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 , 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 , 多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加快形成 。 据统计 , 一年来 , 长三角区域间共推出了一体化制度创新30多项 , 制定出台了50余项规划和政策规章 , 签署了120多个合作协议 , 构建了60多个合作平台 。
在今年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 , 长三角一体化的部分成果也得到了“实战”检验 。 比如 , 杭州率先推出的健康码在长三角和全国迅速推广开来;长三角地区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
示范引领带动多点突破
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 。
2019年11月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 。 方案提出 ,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
“一年来 , 这一‘先手棋’‘突破口’率先破题 , 实现了地理破界、资源破界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 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 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
今年9月26日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批5项人才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联盟城市间率先复制推广 。 这5项成果涉及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职称、继续教育学时共认及设置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等 , 将有效破除人才壁垒 , 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 。
此前 , 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包括长三角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长三角购房提取异常警示等首批一体化实施项目在长三角区域间实行共认 。
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不断提升 , 让更多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 。 “轨道上的长三角”让长三角城市之间变得更加紧密 , “1至3小时生活圈”正从梦想变为现实 , 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 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 , 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