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临清|铸钱近百年,临清铸钱局始于明停于清
文章图片
在方孔圆钱的铸造史上 , 早在秦、汉之际 , 古榆阳(战、汉古城 , 址在今临西县西马鸣堂村东南)就有铸造秦代“半两”和秦末汉初“榆荚半两”的铸钱作坊 , 近年 , 在此遗址碑南沟中发现了秦代“半两”陶范、秦代“半两”钱币和秦、汉“榆荚半两”石范 。 它是我域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铸钱作坊和铸钱陶、石范 。 到明、清之际 , 又有一个临清钱局 , 备受人们的重视 。 因为它铸造的钱分量足、品相好 , 其中还不乏精品之作 , 所以深受当时商民的爱戴 。 一直到今天 , 钱币收藏家们对临清钱局所铸钱币依然情有独钟 。
【说临清|铸钱近百年,临清铸钱局始于明停于清】明、清时期的临清 , 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 其治所自金天会五年(1127年)从古仓集镇(今临西县仓上村)迁今卫运河东 , 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 它“襟控江淮 , 形错畿甸 , 雄持中原 , 乘其扼塞……” , 河运直抵京师 , 水陆交冲 , “固南北之咽喉 , 近畿之锁钥” , “乃畿南之大都会也”(清乾隆十五年《临清州志》) 。 因此 , 临清受到历代王朝的普遍重视 。 自西汉建清渊县以来 , 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至北宋数代 , 治在今临西仓上的临清一直为望县 , 以至有不少人被封为“临清王”或“临清候” , 汉昭帝时期 , 太常江德还被封为“榆阳(国)候” 。 金天会五年治迁今卫运河东的临清 , 后又移至今址 , 明、清临清得天时、地利 , 县域经济获空前发展 , 到明弘治二年(1489年) , 临清由县升为州 , 领馆陶、丘县二县 。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临清州又升为临清直隶州 , 领武城、夏津、丘县三县 , 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 , 才由临清直隶州降为县 。
文章图片
明代崇祯年间 , 因为战事频仍 , 而导致军费激增 。 为支应庞大的军费开支 , 临清奉诏设“鼓钱局”铸钱 , 始铸年代不详 。 根据民国年间所修之《临清县志》记载:“鼓铸钱局 , 设在临清城东水门外 , 有(铸)炉三十余座 , 明崇祯年间设 , 属工部 , 清属仓部(户部) 。 每年领银八万两 , 买铜铸钱 , 支应各属兵饷 , 停止年月未详” 。 据此可知 , 设在临清城东水门外的三十余座铸炉 , 铜钱的年铸造量约在八亿枚左右 , 铸量是相当大的 。 所铸之钱 , 主要是支应军费开支 , 其次是民用 。 临清“鼓钱局”所铸之钱 , 明崇祯间已不可考 , 但根据钱式和临清卫运河明钱出水量等方面综合分析 , 是否为“崇祯通宝”背二(当二)式钱和“崇祯通宝”光背无文小平钱 , 不是定论 , 在此提出 , 供钱币研究者参考 。 临清设局铸钱 , 在明代仅维系了崇祯一朝 。 入清以来 , 临清钱局继续铸行 。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 , 临清局铸行“顺治通宝” , 存世钱币有四种版式:一是“顺治通宝”背上“临”钱;二是“顺治通宝”背右“临”钱;三是“顺治通宝”背“临一厘”钱;四是“顺治通宝”背“临”满、汉文钱 。 在这四种版式中 , 以背上“临”钱铸行量最小 , 存世亦少 , 故比较珍贵 。 二是“顺治通宝”背“临一厘”钱 , 稍次之 , 存世量也比较少 。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 临清钱局铸“康熙通宝”背“临”满汉、文钱 , 其中又有“分口临”、“合口临”两种版式(即繁体“臨”字右下面两个“口”字有“分口”与“合口”两种不同的写法) 。 清代临清局所铸之“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铸量都比较大 , 特别是“顺治通宝”背“临”满、汉文钱和“康熙通宝”两式钱尤多 。 但时到如今 , “顺、康”两朝的临清局所铸之钱也是芳踪难觅了 。
临清鼓铸局究竟停铸于何时 , 钱币史和地方史志上均没有明确记载 , 钱币研究者也没有详尽的考证 。 不过 , 根据存世钱币等方面的分析 , 笔者认为其停铸时间当在清代的雍正初年 。 因为在雍正年间 , 一是战事较少 , 军费开支较小;二是雍正朝崇尚节俭 , 朝廷用度减少;三是铜矿禁采 , 铜源紧缺 , 以至很多钱局裁撤 , 而临清钱局亦应在停铸之列 。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 , 曾经辉煌近百年的临清钱局再也没有恢复起来 。 从存世钱币看 , 亦不见有康熙以后的临清局所铸之钱币存世 。 根据这样的判断 , 临清钱局的铸造时间历明末崇祯、清代顺治、康熙三朝 , 至雍正朝停铸 , 共历九十余年的时间 。
推荐阅读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武当山上的“夺命龙头香”,百年来殉命者不计其数,如今稍有改动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他拿遍台湾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式作品,最后一部却很“怪”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
- 农村俗语“老屋住人百年不塌,无人居住五年就垮”,老话在理吗?
- 他只活了30岁,因妻子的离世,被称为百年难得“最深情”的男人!
- 东城:2021年第一课——“亢慕义斋”见英烈 建党百年话先贤
- 武则天墓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猜测无数,却被两个老农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