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作者|苏鹏
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复苏 , 自主车企出海的心思开始蠢蠢欲动 。
10月20日 , 上汽集团宣布欧洲自营航线首发启航 。上汽旗下运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安吉凤凰号 , 将搭载近1800辆MG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 。同时 , 上汽集团正式发布2025欧洲市场目标 , 至2025年 , 在全球车企巨头重兵布阵的欧洲 , 上汽自主品牌市场规模力争突破"十万辆级" 。
让中国本土汽车行驶在欧洲每个角落 , 已经成为自主车企的共同期望 。同样是10月20日 , 领克欧洲首家体验店在荷兰哈姆斯特丹正式开业 。更早的时候 , 爱驰、小鹏等新造车势力进军欧洲市场的新闻也刷了一波存在感 。
中国汽车出海 , 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是此刻?
车企集体寻路欧洲
自主车企的出海大计 , 正在从传统的亚非拉等中低端市场 , 向欧美国家高端市场进军 。
2017年 , 奇瑞汽车首次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时 , 就高调地喊出了"下一站、欧洲!"的口号 , 不仅公布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 还开始筹备建立欧洲研发中心 。
依托欧洲研发中心这一"桥头堡" , 奇瑞进军欧洲市场的梦想似乎离实现不远了 。奇瑞汽车国际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冯平2019年透露 , "从2020年起 , 奇瑞汽车将推动品牌‘走上去’ , 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边喊着"不走出去就是等死"的豪言 , 一边着手布局欧洲市场 。2019年 , 长城汽车携旗下WEY品牌以及蜂巢易创、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等四大零部件系统协同参加法兰克福车展 。
魏建军在发布会现场宣布 , WEY品牌已经在德国了建立技术中心 , 将以德国市场为起点 , 率先进军欧美高端市场 , 并在2021年正式全面进入欧盟市场 。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根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 , 吉利、长城、上汽、奇瑞、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均已制定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欧洲市场不仅吸引着中国传统车企的目光 , "胆大心细"的造车新势力们 , 同样对欧洲市场虎视眈眈 。首当其冲的是爱驰汽车 。
今年上半年 , 爱驰汽车向欧盟出口500辆欧版爱驰U5 , 助力法国科西嘉落实"ElectrifyCorsica"的全岛绿色出行计划 , 成为第一家大规模出口欧盟国家的造车新势力 。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而头部新造车公司蔚来和小鹏 , 在中国市场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之后 , 也都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 。
9月24日 , 小鹏汽车在欧洲市场获得的第一批订单正式发运出口 , 100辆小鹏G3i在广州新沙港集结 , 预计在今年11月 , 小鹏汽车可以完成首批挪威车主的交付 。
蔚来虽然没有实质性动作 , 但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曾对外透露:"我们希望2021年下半年进入一些更欢迎电动汽车的国家 。"李斌将蔚来出海的第一站也锁定在欧洲市场 , 不过并未透露具体国家 。同时 , 蔚来计划在2023年或2024年之前进入全球主要市场 。
结局一定名利双收?
欧洲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 , 是中国车企盯上的第一块"肥肉" 。
不难看出 , 现阶段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的车型里 , 新能源汽车占了绝对优势 。欧洲汽车制造业联盟(AECA)最新数据显示 , 9月 , 德国、英国、法国、挪威、瑞典、葡萄牙、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九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 , 注册量合计约为13.3万辆 , 同比上升195% 。而今年前9个月 , 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77.7万辆 , 同比增长105% 。
欧洲汽车制造业联盟预测称 , 今年全年 , 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10万辆 , 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支撑 。利益驱动下 , 中国汽车品牌开始着手行动 。
"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欧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认为 , 欧洲市场的开拓 , 不仅能使自主品牌寻找到更多发展空间 , 而且通过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布局 , 有助于提升自主车企的国际形象 , 为品牌建设加分 。
与吉利持相同看法的车企还有上汽大通 。上汽大通海外业务部总监杨峻岭认为 , 自主品牌愿意试水欧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体量足够大;二是能够从侧面证明自主品牌的体系力和产品力 , 对品牌的信任度提升有很大作用 。
"欧美市场付出一分 , 能收获十分 , 无论是市场还是品牌 。"杨峻岭表示 。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与传统车企相比 , 身为造车新势力的爱驰汽车更为注重眼前利益 , "欧洲市场进入的门槛高 , 不会出现(品牌)一拥而上的情况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付强曾表示 。
对于身背"新造车后来者"标签的爱驰来说 , 国内市场声量牢牢地掌握在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新势力手里 , 去欧洲闯荡一番或许更能有更多讲故事的空间 。
但通往欧洲之路看似前景美好 , 实则困难重重 。
步入欧洲市场 , 意味着与大众、宝马、奥迪等本地老牌车企贴身肉搏 , 更需要在技术和品牌获得双重突破 。即便是美系车巨头如通用 , 彼时也是通过购买当地品牌欧宝的方式 , 来获得当地市场的占有率 。
未来汽车Daily|发车欧洲,名利双收?
文章图片

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 , 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都是短板 。"很多国外的消费者根本分不清中国品牌哪家是哪家 , 他们只是笼统地知道都是来自中国 。"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陈安宁 , 在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曾表示 , 如果不能打破同质化的圈子 , 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将会在欧洲市场陷入"内耗漩涡" 。
陈光祖也认为 , 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 或许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丰田在美洲市场推出雷克萨斯品牌 , 从品牌落地到站稳脚跟用了30年的时间 。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弱于丰田 , 并且欧洲市场的竞争更激烈 , 想取得成功 , 他们(中国汽车品牌)需要做好‘打持久仗、打硬仗’的准备 。"
此外 , 一些为了本地化所付出的成本也很高昂 。"欧洲市场技术门槛高 , 仅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几千万 , 如果没有销量支持 , 根本无法收回投资 。"上汽大通爱尔兰和英国经销商Harris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曾表示 。
在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 , 自主出海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在最初一涌而上的浪潮过去之后 , 谁能笑到最后 , 还需要时间和实力来证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