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娃|总有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一个爱拖拉的孩子背后
妈妈越催 , 孩子越拖拉 , 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 。
从表面上来看 , 这似乎是孩子的问题 , 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 但母子俩的相处方式让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
尽管孩子的身高已经高过她了 , 但在妈妈的眼里他仍然是一个“宝宝” , 她恨不得用自己的羽翼牢牢覆盖了孩子的一切 , 从早上起来穿什么衣服 , 到回家作业如何安排 , 她事无巨细 , 一一操心 。
这样被细心保护起来的孩子 , 怎么会有独立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呢?
孩子做事越来越拖拉 , 没有自主性 , 看似是孩子的问题 , 其实是家长问题 。
文章图片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 ”
这是奥地利心理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儿童人格教育》中一句很经典的话 。
一个什么事情都爱管的家长 , 给孩子提供了养成拖拉习惯的“土壤” 。
1.“我不管了 , 反正有人帮我”
我们总是在不自觉中 , 代替孩子做很多的事情 。
【家有萌娃娃|总有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一个爱拖拉的孩子背后】孩子早上不能按时起床 , 动作慢 , 就忍不住替孩子穿衣洗脸;
老师布置了手工作业 , 家长亲自上阵 , 孩子只是辅助甚至旁观;
出门赶时间 , 孩子在笨拙地系鞋带 , 赶紧替孩子系好……
为了节约时间 , 提高效率 , 我们总是一边唠叨孩子 , 又一边收拾“烂摊子” 。
我们可以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 , 但代替不了他成长 。 一次又一次帮忙 , 就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 。
孩子都没有机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 他怎么会知道如何做才又快又好;
孩子只是看着你做手工 , 却没有机会亲自动手 , 他又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家长的一次次包办 , 剥夺了孩子探索机会的同时 , 孩子也难免会有依赖思想 , 他的心里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我做不做 , 做得慢一点也没关系 , 总会有人帮我做的” 。
文章图片
2.“我不快 , 就不快”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让父母帮忙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成熟 , 当他觉得父母控制太多 , 自己没有了自由时 , 他就会通过拖拉、磨蹭等方式来争取自由的空间 。
你有没有发现 , 有一些孩子在学校或者是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 并没有拖拉磨蹭 , 但只要父母在身边 , 他们就会开始放慢速度 。
孩子的这种行为 , 在心理上被称为被动攻击 , 即“表面上遵守制度 , 实际上消极抵抗” 。
以下的这些行为就是典型的被动攻击:
●避免任务和责任
●父母的要求越多 , 完成的结果越差
●错过截止日期
●漏掉重要信息
●拖延(吃饭慢、上学迟到、做事磨蹭)
●在没有病理特征的情况下 , 频繁要求请病假
长期使用被动攻击的孩子 , 一方面会逐渐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另一方面 , 由于情绪没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 , 心声没有被人接纳 , 消极心理不断积累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抑郁当中 , 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
我们总觉得孩子拖拉打乱了我们的节奏 , 但却不曾意识到 , 我们的催促同样也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 而这带来的后果也是我们不曾想到的 。
蒙特梭利就曾说过:
当成人看到儿童的动作节奏缓慢时 , 会忍不住插手 , 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 。
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儿童的心理需求 , 反而剥夺了他们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权利和机会 , 甚至还会阻碍儿童的自由行动 , 这本身也成为儿童自然成长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
推荐阅读
- 3岁女娃天生一张上相“巴掌脸”,其实是妈妈患病导致的罕见“小头娃娃”
- 怀孕了你还敢吃花菜和茄子?
- 漂亮女婴使用抑菌霜两个月后变成头娃娃,真相是什么?
- 家有萌宝,这三个地方越乱越好
- 大叔把仿真娃娃当女儿,花10万买衣服宠着,这是父爱还是变态?
- 家有男孩,关于“蛋蛋”的这3件事越早知道越好,关乎孩子一生
- 娃娃多大能说出“啥话”?学问还真不少,幼儿口齿不清,别忙着剪舌系带哦
- “超粘人哥哥”走红,写作业将妹妹放书桌旮旯,妹妹乖巧似洋娃娃
- 家有孩子多吃“长高菜”,14元一斤钙是核桃13倍,比喝牛奶强
- 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会东县幼儿园开展国防军事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