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让匈奴人真正体验到战争恐怖的河西之战( 四 )


边地出问题 , 当皇帝的、当单于的就会出问题 。 这些皇帝和单于们自己都会觉得地位开始不稳固了 。
道理很简单:你一个当老大的 , 被外人揍成这样 , 还好意思继续当吗?
为啥南宋皇帝赵构一直担心武将造反 , 就是因为皇室的威信被女真人给打残了 , 所以就得使劲收拾自己人 , 以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 。
河西之战就触动了匈奴单于的威信 。 被霍去病干死那么多人 , 还丢了河西之地 , 总得给大家一个交代吧 。
匈奴单于
而且草原政权的匈奴单于 , 远不及中原皇帝的地位稳固 。 弄不好 , 大家就得重新选一个 , 或者直接把你干掉 。
于是 , 匈奴单于就准备问责驻守河西之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 。
但是匈奴的部落王 , 跟汉朝的将军们可不一样 。
他们不仅有能作战的士兵 , 而且还有忠于自己的老百姓 , 既是匈奴政权中的王 , 也是本部落的大族长 。
所以 , 他们不会坐等匈奴王的一道圣旨 , 然后以死谢罪 。 而且匈奴王的圣旨对他们也没用 , 要么叫过来开部落首领大会的时候直接给宰了 , 要么就得出兵把这个部族消灭掉 。
于是 ,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浑邪王和休屠王率本部众向汉武帝投降了 。
这件事的意义可太重大了 。
首先是汉匈之间的强弱对比发生了变化 。 以前都是汉朝和亲 , 匈奴在那颐指气使 。 现在轮到匈奴人来投降了 , 汉朝受降了 。 这就意味着我们大汉帝国把匈奴人给打怕了 , 也打服了 。
匈奴单于与和亲公主
其次是“四夷宾服”的儒家理念得以实践 。 啥叫“四夷宾服” , 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率众来降就是“四夷宾服” 。 以后我们汉帝国就得这么玩 , 除了打仗还有另外的途径能够消灭和削弱匈奴这个强敌 。
第三是匈奴单于和匈奴王庭的威信扫地 , 之前是威信被外人打残了 , 现在是被自己人扫地出门了 。 而且这是一种信号、一种示范 , 以后的匈奴诸部落也可以效仿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做法 。
据史料记载 , 浑邪王和休屠王一共带了四万人来降 , 但汉武帝号称十万之众来降 。 而且他还下令各地方郡县出车、出人、出粮沿途补给护送 。 安置匈奴人更是大方 , 给钱、给粮、给房、给地 。
对于这么好的优抚 , 朝堂上的大臣看不惯了 , 就说对于来降的匈奴人就应该奴隶待之 , 即便不这样做 , 把他们当成一般百姓就可以了 , 哪能耗费财力优抚他们呢?对于大臣的意见 , 汉武帝既不反驳也不回答 , 反正我就是这么做了 。
其实 , 汉武帝的大算盘是通过优抚来降的匈奴部落 , 以招降更多的匈奴部落 。 优抚的成本虽然高 , 但比打仗的成本要低得多 。 正是因为有这个大算盘 , 所以武帝才不想跟大臣的小算盘精打细算 。
总结
没人说过河西之战是汉匈之战转折点的断语 。 所以 , 这里也不敢随便定论 , 以免引喻失义 。 但河西之战的确很重要 。
正是有了河西之地的通途 , 汉帝国大规模通使西域才成为可能 , 进而把帝国的影响力拓展到西域诸国 , 让匈奴的这个大后方不再稳固 。
正是有了河西之地的阻隔 , 匈奴与羌人部落才无法形成联合的局面 , 汉帝国也就可以将羌人和匈奴人各个击破 。
正是有了河西之战的战果 , 漠北之战这个最终决战才有了可能 , 也才有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 后方不稳 , 即便能兴举国之兵 , 也不敢轻易出塞千里 , 直取单于 。 或者说 , 漠北之战就是为了巩固河西之战的成果才打的 。
有了河西之地 , 汉帝国不仅获得了一个天然的大马场 , 而且还获得了一个抵御匈奴的天然屏障 , 所以才能够消减北地边疆各个郡县的驻兵 。
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 , 以宽天下之繇 。
这是《史记》上很简单的一句话 , 跟在封赏霍去病的嘉奖诏书之后 。
但这句话值得黑体字加粗一下 , 或者换成更喜庆的颜色标注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