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让匈奴人真正体验到战争恐怖的河西之战( 三 )


那么 , 为什么匈奴人对河西之战这么记忆犹新而悲歌一首呢?
原因就是河西之战在战场外波及到了大量匈奴百姓的生产生活以及家庭幸福 。
农业文明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 , 一般都是吃亏的 。 这是由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形态所决定的 。
农业文明是固定居住的 , 要么是村落、要么是城池 。 一旦战火爆发 , 要么死守被杀 , 要么流离失所 。
所以 , 农业文明的老百姓是最不愿意打仗的 。 他们能够真心体验到战争的恐惧和痛苦 。
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则不然 , 这里打仗 , 那就换个地方 。 留下青壮骑兵作战就可以了 , 打得过 , 大家再回来;打不过 , 那就一起跑 。
所以 , 汉军进攻匈奴的主要矛盾不是正面作战 , 而是找到匈奴主力 。
但是两次河西之战 , 霍去病都寻得了匈奴主力 , 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
汉朝铁骑
这是为什么?
骠骑将军长途迂回以及闪电作战的精妙战法是一个因素 。
但更主要的是匈奴人不想跑 , 他们就是要守住河西之地 。
因为河西之地太重要 。 这里处处是马场、处处有水草 , 它不止是匈奴人游牧之地 , 还是匈奴人的驻牧之地 。
在第一次河西之战时 , 霍去病的一万骑兵渡过狐奴水 , 六天时间转战千里 , 马踏匈奴五王国、迫降一众部落小王 。
也就是在河西草原上 , 想打谁就打谁 ,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 而这些神佛为啥不跑?因为他们不想跑 , 宁可向霍去病投降 , 也不跑 。
这个时候 , 游牧民族的匈奴百姓就成为农业文明的汉帝国边民 , 切身体验到了汉军铁骑的残酷和凶猛 , 也体验到了战争的恐怖和痛苦 。
匈奴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春夏作战 , 他们一般会选择秋高马肥之时与汉军作战 。
秋季时节 , 战马已经进入乏情期 , 一般不再进行交配;刚刚经历水草丰美的夏天 , 吃饱了、喝足了 , 所以也就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
草原马群
但是 , 两次河西之战的时间选择上就是这么刁钻 , 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夏天 。 此时正是牲畜发情交配时节 。 这个时候打仗会错过这个重要的繁衍节点 。 还有 , 此时也是很多牲畜怀孕临产的阶段 , 而战火燃起 , 母畜堕胎的损失可是太大了 。
牲畜是游牧民族最可宝贵的财产 , 这是他们的金钱和粮食 。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牲畜繁衍 , 游牧的匈奴百姓就会缺衣少食 , 就会饿死或冻死 。
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 , 匈奴孕重堕殰 , 罢极苦之 。
说得就是汉军燃起战火 , 导致逃跑的匈奴牲畜大量堕胎 , 匈奴人苦不堪言 。
此一句“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 就不是简单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是实实在在的痛苦写照 。
而刚刚经历冬天的匈奴战马 , 正是马瘦毛长之时 , 跑不快、跑不远 。 所以 , 与汉军作战的难度系数和痛苦指数 , 也就可想而知了 。
在最不想打仗的时候 , 又不得不打 , 而且面对的是最精锐的汉军骑兵和最勇猛的汉军将领 。 所以 , 也就造成了数万人的损失 。
匈奴战士也有家 , 河西之地的匈奴家庭中谁没有一个儿子或一个丈夫为单于卖命 。 家里死了人 , 又有谁不悲哀 。 而所造成的损失 , 不是由匈奴单于卖单 , 而是由众多匈奴部落家庭卖单 。
河西之战打残了单于威信
西周变东周 , 是因为犬戎打残了周天子的威信 。 西晋变东晋 , 是因为五胡打残了司马氏的威信 。
烽火戏诸侯
无论是农业文明的中原政权 , 还是游牧文明的草原政权 , 实际上就三个主要矛盾 。
第一个是边地 , 就是跟外人可以不打仗 , 但打仗可别打输了 , 要保持边境的稳定 。
第二个是民治 , 内部老百姓别造反 , 这一点草原政权好一点 , 一般都是农民起义 , 牧民起义很少听说 。
第三个是朝堂 , 政权自身别党争、别派系相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 贵族们别做大做强后图谋不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