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永祖|理性看待杠杆率上升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_本文原题为 理性看待杠杆率上升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本报采访人员 孙兆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 经济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 , 中国宏观杠杆率攀升的话题受到市场关注 。
杠杆率上升对冲疫情冲击
今年上半年 , 中国宏观杠杆率增长了21个百分点 , 由2019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 。 其中 , 一季度攀升13.9个百分点 , 二季度攀升7.1个百分点 。 自2016年底以来 , 中央多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 , “去杠杆”则是必要措施之一 。 但今年以来 , 类似“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的表述不止一次地提出 , 其原因又是为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统计显示 ,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 , 国内实体经济杠杆率为266.4% , 比2019年末增加21个百分点 。 这背后主要是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冲击 , 国内包括货币、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出台政策组合拳 ,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就业与供给 , 既避免企业短期因为现金链断裂而倒闭 , 同时 , 也为稳定企业信心与后续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 。 政策在经济逆周期调节 ,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 , 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的结果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从总体上看 , 世界经济已经处于深度衰退过程中 , 全球产业链也受到较大冲击 , 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恢复 , 因此 , 大多数企业面临比较复杂的外部环境 , 必然给经营带来长期压力 。 从国内看 , 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时间 , 同时 , 企业转型升级也处于关键期 , 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 由此可见 , 适度提高宏观杠杆率 , 有利于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 从而保障企业可持续经营 , 度过这次困难期 。
邮储银行投行部人士朱微亮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受疫情影响 , 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的上升是宏观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 , 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 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 可以为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条件 。
经济发展仍须提质增速
卞永祖表示 , 截至目前 , 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表现比较突出 , 但这是在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情况下取得的 。 整体来看 ,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然为负 ,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 这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压力非常大 。 同时 , 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情况 , 比如 , 人口多、就业压力大、部分地方政府负债压力大等 , 都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 “虽然我国今年可以实现3%左右的经济增速 , 但是从我国经济实际情况来看 , 还需要提质增速 , 才能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 ”卞永祖说 。
周茂华认为 , 目前 , 国内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 生产供给端整体恢复至疫前水平 , 需求端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 国内经济复苏更可持续 。 同时 , 相应短期救助政策力度相应进行微调 , 采取结构性政策并配合财政政策应对国内经济与行业复苏的不平衡 , 提升政策质效 , 一方面 , 避免国内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 , 增加经济脆弱性 。 另一方面 , 优化宏观杠杆率结构 , 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 让经济复苏更可持续 。 同时 , 也要为未来经济宏观调控预留充裕的政策空间 。
“但目前国内政策并非转向收紧 , 而是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市场发展趋势 , 将上半年特殊时期宽松政策逐步向中性微调 。 主要是全球疫情防控与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 我国外贸等行业复苏不平衡 , 内需仍在恢复中 。 ”周茂华说 。
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下一阶段 , 货币政策的走势又将如何?
周茂华表示 , 截至目前 , 由于国内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 , 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 , 经济复苏态势良好 , 上半年逆周期调节政策相应地逐步向中性靠拢 , 避免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发资产泡沫与金融乱象等局部风险积聚 。 同时 , 有针对性地采取结构性工具、灵活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 配合财政政策 , 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 也为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