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石城之战:震动西北的明朝版安史之乱( 四 )


但根本没有攻城炮的明军 , 只能杀伤城头守军而无法对城墙本身造成任何损害 。 期间 , 明军还派士兵用泥土去尝试填平护城河与壕沟 , 也都因为守军的反击火力而作罢 。 有人建议打造攻城车 , 作为进攻时的移动工事 。 但军中的大部分将领觉得强攻损失太大 , 以至于否决了这个建议 。
15世纪中期的明军已经变成了轻步兵为主
进入11月后 , 转冷的天气开始让明军出现动摇 。 但困守石城的叛军也因为水源被断绝而出现了后勤问题 。
加之原本只能容纳几千人的主城 , 现在涌入了近万人规模的队伍 , 进一步加剧了自己的后勤压力 。 一些叛军甚至要在晚上 , 偷偷溜出城取水 。 明军就这样抓获了满四的心腹杨虎狸 。 通过威逼利诱 , 官军得知叛军也急于结束战斗 , 甚至有向北逃入蒙古地区的愿望 。 于是将计就计 , 准备了好了伏击作战 。
果然 , 杨虎狸在被放回石城后 , 怂恿满四率军出来决战 。
后者在看到明军佯装下山的举动后 , 迅速带精锐骑兵突围 。 结果在山间小道遭遇伏兵围困 , 成为了项忠的阶下囚 。 但城里的残余叛军 , 又迅速让担任过军官的蒙古人火敬成为新的首领 。 在他的率领下 , 石城内的全部叛军在某天晚上进行了全体突围 。
这样的精锐装备在明军中只是凤毛麟角
由于明军封锁了大部分出口 , 仅仅留下通往南方的道路 , 叛军主力便在这个方向上钻入了陷阱 。 包括火敬在内的大部分人被杀或被俘 。
分散突围的其他小股人马 , 则还有人在围追堵截之下暂时逃离山谷 。 最后一小队人马 , 到1469年1月才被消灭 。
至此 , 持续达半年之久的固原之乱才被彻底平息 。 明军前后伤亡多达万人 , 战死数位中高级军官 , 前后动用近10万人马 , 才将4000蒙古牧民与1万多流民消灭 。
勉强突击的叛军最后被数量绝对优势的明军围歼
闹不起来的新安史之乱
15世纪的世界 注定了满四的失败与无名
如果类似固原之乱的事情 , 早发生几百年时间 , 局势恐怕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 但世界整体格局的变化 , 注定了这场性质类似安史之乱的叛变 , 无法成为明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 。
同为朝廷需要倚重的番兵番将 , 唐朝时的安禄山坐拥的是处于黄金时代的欧洲内陆交通线 。
当年的固原本身 , 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关卡和兵家必争之地 。 否则也不会引得后来的吐蕃与党项人将之据为己有 。 满四的先祖在元朝时也在此受封 , 无疑也说明了当地仍然具有战略价值 。 到明军进入关中 , 这条国际货运大动脉的价值已大不如前 。 明朝会愿意保留了当地部族 , 除去军事需要之外 , 就是判定固原并非自己必须占据的重中之重 。
世界的经济大动脉已不可阻挡的移步海洋
放眼同时代的世界局势 , 长期的战乱与破坏 ,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价值 。
船舶技术的进步 , 促使更多商人将目光投向海洋 。 整整两代人之前 , 明成祖朱棣的大国崛起就主要通过郑和的船队得到声张 。 以至于后人常常会忽略 , 当时还有明朝使节曾数次抵达中亚的撒马尔罕与赫拉特交涉 。
尽管还会有络绎不绝的商贾 , 尝试从甘州和嘉峪关进入西北做买卖 , 影响力却已经逐渐不若渡海而来的南洋同行 。 这个历史进程在当时就已经如此清晰 , 却还是被明朝长期坚持的海禁政策给蒙上了一道纱 。
至于曾经远胜河西走廊的草原-代道商路 , 则更因为明军的陆地封锁和蒙古高原本身的衰败而显得无足轻重 。 那却是安禄山往日坐拥财富与权势的原因 , 也是后来的满四变得生活困苦的缘由 。
明朝时的西北商路 已经不再显得十分重要
天下大势的转变 , 无一例外的都会影响到每个参与具体事件的个人 。
满四不仅无法像过往的安禄山那样坐拥世界财富 , 也无法像范阳节度使那样招来众多突厥、粟特、契丹、奚部的外族战士 。 他的部落和小块牧场 , 其实就是欧亚内陆黄金时代的最后残余 。 他的身后已没有先辈所能依仗的广袤后路 , 所以他所能激起的震动 , 也就被历史记录者磨的波澜不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