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软硬分离、格局重塑:传统零部件巨头重新定义自己

“博世这几年一直在思考 , 如何把博世变成一家IOT公司 , 而不是一家传统的零部件公司 。 面对未来产业的趋势 , 在新的商业格局中 , 找准自己的位置相当重要 。 ”
10月19日 ,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2020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表示 。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博世 , 有了新的航向 。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前进时 , 博世同样持续加大在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关键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 。
半个月前的北京车展上 , 博世展示了在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 。 在创新日上 , 博世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讲解 , 也将落地的产品开放给媒体体验 。
在博世连云港(601008,股吧)东海汽车测试技术中心举行的创新体验日上 , 博世展示了其面向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最新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 此外 , 博世商用车驾驶辅助功能、商用车Servocom?ECO商用车液压助力转向机、遥控泊车辅助以及高速公路辅助增强版(自动变道)首次开放试乘体验 。
软件正在成为智能汽车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 也在成为博世业务发展的关键 。 此前博世已经对外界释放了发力软件的信号 , 从明年1月1日起 , 博世将成立一个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 , 将有1.7万人从属于这个全新的部门 , 其中包括硬件专家、电子电气架构专家、软件专家与商务团队 。
“随着互联化、智能化的发展 , 对于软件的要求更高 , 软件变得越来越重要是趋势 。 ”徐大全表示 。
博世转身
“博世今年在三化(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的投入 , 有10亿欧元 。 ”徐大全在北京车展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事实上 , 在汽车新四化革命兴起以来 , 博世就迅速转身 , 投入大量的资金与资源 。 得益于博世对于汽车产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究 , 一些新技术正在逐渐成熟进入落地阶段 。
其中 , 面对互联网跨界公司和新兴企业的冲击 , 博世在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速 。
在自动驾驶方面 , 博世一方面聚焦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 另一方面也在助推辅助驾驶功能上车 。 在本次创新体验日上 , 博世首次发布了应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的雷达和摄影头 。 此外 , 博世还展示了与广汽开发的遥控泊车辅助以及高速公路辅助增强版(自动变道) 。
博世正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应用 。 值得一提的是 , 去年7月 , 博世和戴姆勒曾共同宣布双方合作研发的全球首个L4级自动代客泊车系统(AVP)已获得德国有关部门的批准 。 但是 , AVP对于停车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 有着极高的要求 , 想要在中国推广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
智能座舱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人机交互能力也成为竞争的焦点 。
博世中国汽车多媒体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邓亮表示 , 智能座舱的电子电器架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布式阶段-域内融合阶段-跨域融合阶段-中央计算阶段 , 基本呈现出越来越集中化的趋势 。 从当下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单兵作战” , 即将升级至域内融合 , 分散的数据计算开始集中 , 功能也有进一步升级 。
博世在智能座舱的布局 , 最大的亮点在于他提供了座舱域控制器 。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座舱方案 , 是为汽车行业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准备的 。 他不局限于软件层面 , 而是搭建兼容的硬件结构 , 根据不同车企的要求 , 提供不一样的定制服务 。
博世不仅仅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 事实上其早已在半导体有所布局 。 最新的技术亮点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 。
从物理特性来说 , 碳化硅相比于传统的硅基材料 , 拥有更好的耐高温特点 , 适合高功率、高频率的工作环境 。 据了解 , 因为碳化硅的特点 , 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里被逐渐应用于各类逆变器、充电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中 , 来替换传统的硅基功率器件 。 通过使用碳化硅 , 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高达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