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利用“信息差”赚钱,在这个时代依然是一门好生意( 二 )


不仅如此 , 不少微商推销的产品 , 其货源其实都来自1688的厂货“一键分销” 。 商品海报、营销话术 , 工厂都已经准备齐全 , 微商只需复制转发 。
顾客下单 , 他们再去工厂选择分销 。 工厂价1元的产品 , 微商可以卖出几十上百元 。 同时服务全部由工厂做 , 微商只管收钱 , 转个单就能赚到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
曾经风靡朋友圈的微商面膜 , 出厂价仅为0.6元/片 , 工厂已经备好了营销模板在经济学中 , 有一个叫“剪刀差”的概念 , 讲的是农产品的售价 , 通常低于其真实价值 , 工业品的售价则高于其真实价值 。 农民在用土豆换面膜的过程中 , 就被赚取了价格“剪刀差” 。
如今虽然已经没有多少人在种地了 , 但是在信息时代 , 依然有无数的“信息农民” , 在被时代赚取“信息差” 。
除了中老年和小镇人群 , 当代城市年轻人也不一定能绕过这个坑 。
相当明显的例子是南极人 。
很多人都知道贴牌这个概念 , 俗称代加工 , 比如苹果手机就主要由富士康代工生产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苹果手机的例子中 , 苹果手机掌握核心科技 , 富士康只是人力代工组装 。
但在南极人的例子中 , 南极人本身并不掌握核心科技 , 其产品全部由天南海北的不同工厂生产 , 最终只是贴上了南极人的招牌 。
风清曾经分享过 , 南极人已经卖掉了所有的生产线 , 不生产任何一件产品 。 它现在只做一件事 , 那就是品牌授权生意 。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品牌溢价的问题:消费者天然认为大品牌更具可信度 , 对白牌产品则充满怀疑 , 这就让品牌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 这也是南极人授权生意存在的理由 。
但是作为消费者 , 如果能洞悉其中的原理 , 绕过品牌方 , 找到工厂供应商 , 则能节省一笔开支 。
当代社会 , 大家的生存压力都不小 , 如果能比别人知道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从而用更少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 何乐而不为?
如果你仔细研究 , 就会发现市场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 比如三只松鼠的零食 , 淘宝就有工厂同款;比如星巴克的咖啡 , 其实大都来自中国云南 。
讲完了信息不对称 , 我们再来讲认知不对称 。
他为什么总能准确预测下一个爆款?在电商圈 , 有一个低调的神奇人物 , 我们姑且叫他大飞哥 。
大飞哥的神奇之处在于 , 他的脑子里好像有一份“下周热门商品排行榜” , 每次都能精准踩中淘宝爆款 。
和其它莫名其妙火起来的爆款不同 , 大飞哥的每个爆款商品 , 其实都有迹可循 。
因为他做生意有一条准则:只卖当前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 。
比如 , 在上海出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前卖垃圾桶 , 在国家规定“骑电单车上路一定要戴头盔”前卖头盔 。
半个月之后 , 当相关热点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 网友们一边造梗 , 一边“哈哈哈”的时候 , 大飞哥早就备下了大量的货 。
大飞哥的神奇 , 可以总结为一个要点:紧跟国家政策 , 从蛛丝马迹的信息当中 , 提前洞察趋势 , 精确解读出市场需求 。 嗅觉可谓是相当灵敏 。
同样的信息 , 大山里的人没机会知道 , 一二线城市的人有机会知道 ,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视而不见 , 还有的人关注到信息 , 但他关注的重点是搞笑 。
无论任何时代 , 都只有极少部分人 , 能够真正看见信息 , 并且看懂信息 , 看见其中的机会 。 这就是认知的不对称 。
大飞哥靠卖头盔 , 半个月赚了将近100万 , 这还只是小生意 。
我们再从宏观角度 , 来看一个由认知不对称带来的大生意——拼多多 。
2015年的时候 , 淘宝和京东已经是行业霸主 , 分食掉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剩下的20% , 由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当当网等平台共享 。
黄峥也想做电商生意 , 但是他绕过了市面上的所有竞争对手 , 直奔三四线城市 , 在巨头的领地之外 , 开辟了一块规模可观的新天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