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海鲜外包装首次分离出活病毒,中疾控: 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有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

:原题为_环球时报|海鲜外包装首次分离出活病毒,中疾控: 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有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
【环球时报|海鲜外包装首次分离出活病毒,中疾控: 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有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中国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新冠活病毒 , 这增加了民众对接触进口冷冻产品可致感染的担忧 。 中疾控提示说 , 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 , 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17日发布的消息 , 在对青岛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 , 中国疾控中心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上检测分离到新冠活病毒 ,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 , 并首次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 , 而这表明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 并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 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 。
根据中疾控统计 , 截至9月15日 , 中疾控在全国24个省份报送的298万份检测结果中 , 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不但病毒核酸载量较低 , 且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 , “以往在外包装检测出来是病毒核酸 , 相当于病毒的‘残骸’ , 活病毒比病毒‘残骸’传播性更强 , 不是活病毒的话 , 很难侵入到人体内 。 ”
中疾控的这一发现引发普通民众对于接触进口冷鲜食品是否会传染疫情的担忧 。 不过 , 中疾控发布的声明称 , 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 , 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 , 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 。 迄今为止 , 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 , 中疾控认为 , 中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李荣宽1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 , 青岛在海鲜外包装上检测出活病毒 , 或是国外感染的工人将病毒带入 , 并长时间存活在冷冻食品包装表面 。 李荣宽说 ,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 , 除了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之外 , 最重要的是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 他说 , “除了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传播外 , 最主要的是勤洗手 。 比如 , 即使我们的手接触了病毒 , 只要我们勤洗手 , 注意个人卫生 , 避免用被污染的手揉眼睛 , 减少黏膜接触病毒风险 , 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 。 ”
李荣宽认为 , 目前科研虽还未证实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消化系统传播 , 但已有文献报道 , 在患者粪便中曾检出病毒核酸 。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生的食物 , 尽量煮熟再吃 。 ”
责编:郭晓鹏
环球网版权作品 , 未经书面授权 , 严禁转载或镜像 , 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