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原题为_上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夜幕降临 , 位于寿阳路99号市北高新园区内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 依然如往常一样灯火通明 。 这里是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的办公场所 , 每天 , 海量数据在这里交汇 , 服务4300多万个人用户和210多万法人用户 。
作为一项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 ,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上线运行已整整两年 。 在“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及全市各部门共同努力下 , “一网通办”正不断加快从“能办”向“好办”的转变 , 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
加班加点开发“随申码”
“绿码 , 请通行 。 ”如今 , “随申码”已成为上海市民的出行标配 , 不仅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 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安全与便捷 。 但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 , 从接到任务到“随申码”开发上线 , 仅仅用了24小时 。
今年2月16日 , 接到“随申码”开发任务后 , 数据资源部全体员工迅速投入抗疫第一线 。 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带领部门骨干 , 连夜组织专家团队 , 在1天内就完成了架构设计、近亿条原始数据清洗比对 , 以及2000多万条“随申码”颜色计算工作 。 2月17日 , “随申码”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推出 。
由于算法需要不断优化 , 团队成员陈磊放弃照看家中年幼的儿子 , 长时间坚守岗位 , 与同事、合作厂商一起调整优化算法 , 两周里回家时间总计还不到10个小时;而团队成员刘辰昀在此后的7个多月里一直加班加点 , 每天凌晨0时至早晨5时 , 都与厂商一起进行“随申码”数据治理 , 确保全市市民第二天“随申码”准确可用;春节假期里 , 应用开发部的方海宾与3岁的孩子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 可随后的一段时间 , 忙着开发“随申码”无暇照顾家庭的他 , 却被孩子说“再也不是好朋友了” 。
8个月来 , “随申码”的功能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 从支持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获取“随申码” , 到上线“随申码”企业版 , 再到创新推出“亲属随申码” , 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 , 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与全市各相关部门依托“一网通办”和大数据赋能 , 在多领域创新服务方式 , 推动了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 截至上月底 , “随申码”已累计使用14.4亿多次 , 为近3500万名用户提供了服务 。
时刻待命攻坚克难
与“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打交道 , 最明显的感受 , 就是“时刻待命”——不管什么场合 , 每个人都带着电脑 。 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 , 随即就开始了键盘的敲击……走进团队的办公地点 , 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氛围活像一个初创的互联网企业 。
刚刚进驻办公地点时 , 园区内其他企业曾有人打听:咱们这来了哪家大公司?怎么每天这幢楼到半夜12时都亮着灯?“有人说 , 我们在市北高新 , 虽然算不上市北高‘薪’ , 但绝对是市北高‘辛’ 。 ”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陈褀打趣 。
为了“一网通办”的不断优化迭代 , 团队成员们都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 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 “在‘攻坚’ , 今天又要晚回家了 。 ”一天晚上 , 陈祺照常给爱人发去了微信 。 “虽然加班 , 仪式感还是有的 。 ”不一会儿 , 爱人发来一张生日蛋糕的照片 。 “3 , 2 , 1 , 呼——”陈祺发送了一段简短的文字 , 爱人带着女儿在家中替他吹了蜡烛 , 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网上生日” 。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2年来 , “一网通办”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 截至上月底已接入2613项事项 , 日均办件量10.8万件 。
【上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