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通过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 上海引进外资跑出“加速度”

:原题为_上观|通过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 上海引进外资跑出“加速度”。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 但在上海 , 一座座外资“中国工厂”、一家家外资“中国门店”正不停“播种” 。 疫情暴发以来 , 上海共举行三次外资项目集中签约 , 174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累计303亿美元 。 “十三五”迎来收官之际 , 采访人员从市商务委获悉 , 今年1至9月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155.15亿美元 , 同比增长6.1% 。
服务业成为引进外资主体
不仅是“量” , “质”的飞跃也令人欣喜 。
“十三五”以来 , 上海引进外资形成了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为主的新格局 。 服务业作为引进外资的主体 , 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过90% 。 服务业形成“1+4”结构 , 即以商务服务业为主 , 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业“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 五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合计占比超过80% 。
商务服务业是外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 “十三五”期间 , 以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连续四年增长 , 占全市外资的四分之一 , 成为引进外资第一大领域 。
科技服务业成为外资增长新动力 。 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主的科技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 今年1至9月 , 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7.5% , 占比超过10% 。
【上观|通过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 上海引进外资跑出“加速度”】高能级制造业加快落户 。 “十三五”期间 , 外资制造业主要投向电气机械、化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 。 高技术制造业实到外资占制造业外资比重为38% 。
服务业利用外资开创新局面 , 离不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助推 。 到2019年底 , 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超过3200个 , 包括首家外商独资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首创性项目纷纷落地 , 同时 , 在医疗服务、增值电信、国际船舶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演出经纪、旅游服务、外资工程设计、人才中介等高端服务业行业 , 诞生了一批领军企业 , 形成“头部”效应 。
总部集聚度和能级持续提升
过去五年 , 也是外资总部集聚度和能级持续提升的五年 。 2016年至2020年9月底 , 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3家 , 累计758家 。 其中 , 新增亚太区总部91家 , 累计132家;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79家 , 累计475家 。 上海继续成为中国内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 。
不仅如此 , 外资总部功能也持续得到拓展 , 越来越多地区总部跃升为集管理决策、采购销售、研发、资金运作、共享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总部” 。 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杉冈正宽说:“全球疫情让物流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 但就公司长远规划而言 , 我们始终看好中国 。 受母公司委托 , 企业拟在上海设立管理型公司中国地区总部 , 这将有助于整合集团资源 , 提升管理能级 , 更好开拓市场 。 ”
外资研发中心集聚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 , 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 , “十三五”期间 , 它们不仅在上海加快集聚步伐 , 强生、英特尔、联合利华、罗氏、微软等跨国公司还纷纷在上海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 , 外资与本土的创新元素借此加速融合 , 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
2019年6月27日 , 强生公司全球占地面积最大、亚洲首家初创企业孵化平台在上海正式启用 , 可容纳近50家初创企业 。 首批入驻的31家企业中 , 除了本土企业 , 有近一半来自世界各地 。 “强生上海初创企业孵化平台将与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新兴市场创新中心等机构合作 , 共同打造辐射全球的亚太创新基地 。 ”强生中国区主席、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总裁宋为群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