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育扶贫话剧《金色胡杨林》首演

_原题为 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首演
【支教|教育扶贫话剧《金色胡杨林》首演】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采访人员 陈欣然)“这片土地上有我想见的人 , 有我想做的事 , 我要留在这里 , 做像胡杨一样的人……”日前 , 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天津滨湖剧院举行线上线下同步首演 。 该剧主人公马平武的原型 , 是在新疆和田支教并于毕业后留疆工作的天津大学生马顺武 。 中国教育报曾于2018年首次独家报道他的事迹 。
自2018年开始 , 天津市每年分2批 , 每批选派300名在校大学生赴和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 。 这一举措是全国援疆工作中的首创 , 已成为天津扶贫攻坚的一张闪亮“名片” 。 2018年3月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级学生马顺武来到民丰县支教 , 三个半月的支教工作结束后 , 他递交了长期留疆申请书并最终获批 。 中国教育报采访人员获悉后第一时间采写了马顺武的事迹 , 并以《马顺武:以梦为马 , 不负韶华》为题刊发在2018年9月4日的《中国教育报》上 。 此后 ,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以马顺武为人物原型 , 组织天津音乐学院师生编写《金色胡杨林》剧本 , 讲述天津市高校师生投身和田地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教故事 , 生动诠释支教大学生群体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 天津音乐学院师生深入新疆和田取材取景 , 克服疫情对排演的影响 ,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 , 将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精彩呈现在观众面前 。
全市高校师生代表500余人现场观看了话剧 。 “看完话剧 , 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 剧中主人公不忘初心的选择让我震撼 , 支教师生的无私付出令我动容 。 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扎实的理论学习、更积极的社会实践要求自己 , 不荒废求学时光 , 努力提高自己 , 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助力脱贫攻坚 , 不负青春韶华!”天津师范大学学生于佳鑫说 。
作者:陈欣然


    推荐阅读